【環保趨勢】(1)管制即棄膠餐具條例 業界急「走塑」有苦難言

推動環保減廢是全球大趨勢,香港今年亦「積極有為」,原訂先於4月1日實施「垃圾收費」,再於4月22日實行「走塑」條例第一階段,但由於「垃圾收費」的延後,「走塑」便成了全城首要面對的「環保任務」。
立法會去年(2023年)10月18日通過了《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新法例規定,第一階段管制今年(2024年)4月22日開始實施,到時將禁止銷售和向外賣顧客提供發泡膠餐具及其他四類體積細小而回收困難、或已有成熟替代品的即棄膠餐具,並禁止餐飲處所向堂食顧客提供全部九類即棄膠餐具;第二階段則會全面落實所有管制。在生活上,我們是否能完全擺脫對即棄膠餐具的依賴?受影響行業是否已為此做好準備?天然環保物料又是否可以完全替代塑膠呢?

文:昭仁 圖:黃冠華、資料圖片

「走塑」條例第一階段將於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開始實施,第二階段管制實施時間,將取決於有關種類的非塑膠或可重用替代品的普及性和可負擔性,暫定為2025年。

4月22日實施首階段管制

「北河同行」創辦人明哥理解環保「走塑」的需要,但亦道出當 中的難處。
「北河同行」創辦人明哥理解環保「走塑」的需要,但亦道出當 中的難處。

長期免費派發飯盒的「北河同行」創辦人陳灼明(明哥),對「走塑」條例的實施時間表有所保留,他說:「不是我們配合就可以,一個生產商要出一些木筷子、竹筷子,或者木的刀叉,要慢慢配合,否則好像現在用電動車一樣,你都沒法充電,那叫別人怎用?所以一定要很多方面配合,令整個社會能夠適應,就可以實行得到。」

明哥認為市面上需要有穩定的替代品供應,才能慢慢步向「走塑」,他強調「走塑」不是用家問題,從製造源頭管控才是關鍵:「要管就管源頭,源頭是他們出產,那你管了那部分,他們沒法出產,我們也就不能用。」

明哥:環保餐盒受熱後變軟

明哥打理的「北河飯店」仍備有發泡膠飯盒,他指環保飯盒易變軟,難以長時間、長距離裝載。
明哥打理的「北河飯店」仍備有發泡膠飯盒,他指環保飯盒易變軟,難以長時間、長距離裝載。

現時明哥在深水埗主理「北河同行」飯店,可以堂食亦可外賣帶走,記者現場所見仍有提供發泡膠飯盒予客人,不過明哥表示已引進了環保物料飯盒,平時「派飯」已經廣泛在用。

「我們現在派飯,佔大部分都用環保飯盒,但大量用一定要控制成本。生產那部分政府怎樣去補貼?要幫他們(供應商)做得到才行。」

明哥透露,一個環保飯盒成本最少要三元,比發泡膠或塑膠飯盒昂貴不少:「正常一個飯盒(成本)只是三毫子多一點,但如果用環保飯盒,至少要三元,起碼差兩元多。」幸運的是現時有生產商以發泡膠價錢,向明哥供應環保飯盒,藉此推廣環保意識,加上「派飯」本身有基金支持,否則也是一筆負擔。

「我們現在用的這一種(環保餐具),有時你裝了飯進去,因蒸氣受熱,個多小時後底部會變軟,但發泡膠不會。所以如果要去遠的地方派,就要用發泡膠,如果近距離就全部用環保(飯盒),我們要不停想(辦法)。」明哥希望有更保溫、更防潮的環保餐具面世,同時成本亦要盡量親民。他建議政府初期給予一些補貼,令食肆轉用新餐具時不致成本飛漲。

平衡業界及環保團體意見

叙福樓集團主席及行政總裁黃傑龍指,如能更環保地做生意是應做之事。
叙福樓集團主席及行政總裁黃傑龍指,如能更環保地做生意是應做之事。

身兼環境運動委員會主席、叙福樓集團主席及行政總裁、稻苗飲食專業學會榮譽會長黃傑龍,對「走塑」條例持開明態度,他解釋餐飲業者一樣有下一代,保護好地球和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做生意,如果可以更加環保地做,都是一件應該的事。」黃傑龍表示業界就條例給了政府很多意見,他相信現時這個方案已平衡了業界和環保團體的意見,既然法例已定,大家便要積極面對。

「其實做這些環保工作都要務實,不然的話難道大家不外出吃飯?所以務實來說,第一階段是堂食不能再用即棄,外賣先從餐具做起,比較困難替代的盒子、蓋子、杯子其實是第二階段。關鍵是甚麼時候是第二階段?我們和政府都有共識,就是當市面上有充足的替代品之時。」

黃傑龍認為餐具和器皿「走塑」完全是兩個難度,所謂「充足」不只是要有理想的替代品,還要價錢合理,有足夠的競爭和選擇,讓業界能夠正常運作,才是合適時機。

業界憂誤墮法網

現時的兩階段管制,黃傑龍認為已算是一種較妥善的安排。相較「走塑」條例的實施時間,他更關注執法上的問題,如何平衡情與理很重要:「有沒有機會出現一些不是刻意的無心之失?會不會很容易誤墮法網?這件事我們提出過幾次,因為餐飲業老闆十個有九個都是做廚師,根本不懂這些事。(材質)看上去是紙,他就以為是紙,供應商告訴他合法,他就相信。所以希望政府檢控時要合理。」

黃傑龍建議,如果同業是合理採購,單據上寫明是環保物料,如果檢測出含塑膠成分,政府亦應酌情處理:「如果你拿去驗,發現原來內含1%塑膠,因此就檢控餐飲業界,我覺得很無辜,希望政府給予業界信心,執法要合情合理,這點很重要。」

塑膠沒有完美替代品

黃傑龍指即棄餐具「走塑」不 難,惟器皿是最難解決和替代的。
黃傑龍指即棄餐具「走塑」不 難,惟器皿是最難解決和替代的。

「它(塑膠)沒有完美替代品。」黃傑龍認為塑膠本身具有一些特質,是紙、木、竹等天然材料所不具備:「最明顯的特質是防水,另一個更重要、更明顯的特質是透明。不要小看透明,你如果想喝一杯珍珠奶茶,或者有軟雪糕的咖啡,透明的話會吸引很多,紙杯當然能盛載,但看不到,購買意欲會很不同,所以有些特質是替代不了。」

黃傑龍相信暫時沒有一種新科技,可以做到既透明,又是紙、木、竹等材料製造:「不可能,這是物理學。我覺得業界需要適應,市民都要適應。」作為餐飲業代表之一,黃傑龍提醒同業要因應自己產品的特點,尋找替代品。盛載乾濕食物的器皿,有截然不同的考慮,他建議同業先從餐具替代品着手,逐步「走塑」:「如果你是普通中小微企,可以專心解決第一階段,雖然做好飯盒、餐盒這些會更環保,但如果你連刀叉都未能解決,就先從刀叉開始煩惱。刀叉現在有很多方案,由木的到紙的很多,成本不算貴得很厲害,我覺得業界不會太難去適應第一階段。」

黃傑龍:「走塑」對集團影響不大

黃傑龍集團旗下的食肆早已棄用塑膠飲管,現提供的都是環保物料所製成。
黃傑龍集團旗下的食肆早已棄用塑膠飲管,現提供的都是環保物料所製成。

「我自己不敢說是環保分子,但肯定是個比較注重環保的商人。」黃傑龍旗下叙福樓集團,立法以前已逐步減少使用即棄膠餐具:「有些(旗下)品牌,較早時已嘗試轉用木製餐具,兩三年前我們已主動不派膠飲管,做了幾年不拿飲管減10元優惠,節省了接近200萬支飲管。上個月我們才正式終止這項優惠,因為法例都立了,是時候大家要自動自覺不用塑膠,不是因為減10元才不用。」

如果客人要求用飲管,黃傑龍提供的亦是以蔗渣或其他物料製成的飲管。他透露集團很早以前已針對使用量較高的即棄膠餐具做工夫。談到「走塑」條例對他們造成的影響,黃傑龍認為不算大,因為旗下食肆並非主打外賣業務:「外賣不是我們主要業務,所以說外賣盒或者外賣餐具,對我們影響不大。相對其他主要做外賣的集團,我們比較容易找到替代品,比較容易處理。」

「用者自付」省成本減浪費

人人自攜餐具是「走塑」的終極答案,但暫時仍難以實現。
人人自攜餐具是「走塑」的終極答案,但暫時仍難以實現。

「既然香港(走塑)不是走到最快,政府想一步到位,以跨越式的進步去超前,我覺得無可厚非。」黃傑龍理解政府嚴格管控即棄膠餐具的做法,但強調現時只是階段性去做,即使「走塑」用其他替代品,亦會有相應的浪費。

「凡是浪費它都是碳排放。」黃傑龍認為即使用其他物料,成本亦不可能太低。他提出:「不要只找替代品,找到替代品後還要盡量減少使用。」

他比較推介的方法是用者自付,最佳方案是要市民接受「不用就不拿」原則,這樣做總比直接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更好:「我自己做過實驗,只要你肯收一元,95%客人不會要,成本亦大減,無論對環境和商業運作也好,都是雙贏局面。」

在黃傑龍看來,終極的方案是大家都自攜餐具,真的難以自攜才取用一些諸如木製的即棄餐具。惟獨在器皿上,他認為要自攜仍很難實現,無論在便攜度或對於「流水式」餐廳運作而言,都是大挑戰:「近乎不可能,所以我預測香港很大機會在飯盒這部分,無可避免要用替代品,到時你會看到的都是鍚紙盒,或者紙、木、纖維的飯盒。」

姚柏良:恐影響旅客入住體驗

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柏良指,酒 店不能免費再提供膠樽裝水,有機會影響旅客入住體驗。
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柏良指,酒 店不能免費再提供膠樽裝水,有機會影響旅客入住體驗。

「走塑」條例除了對餐飲業造成不便,對酒店及旅遊業亦有一定影響,因為條例在第一階段實施時,亦禁止了酒店和賓館免費供應即棄洗漱梳妝用品,以及在房間內免費供應即棄膠樽裝水。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柏良擔心,如果條例今年4月22日實施,酒店業界還未準備好,大家都關注有沒有合適的替代品,替代品的供應商又是否足夠。

「業界當然最希望政府幫忙找到足夠的替代品供應商,給業界選擇,而替代品成本也盡量與現時用的產品成本相若,這樣業界配合就會容易很多。」姚柏良認為「走塑」條例對一些單棟式酒店、小型酒店、賓館影響更大,因為他們本身供應商較少,採購量又不是太大,容易拉高成本。客人入住會預期房內有免費提供的樽裝水,往後如因「走塑」條例,加上成本考量而不再免費提供,有機會影響旅客入住體驗。

姚柏良相信如果沒有合適替代品,又或者替代品成本太高,酒店必然會用收費形式來應對這條法例,對酒店增加了很多負擔,人手方面亦更緊張。

酒店業界冀暑假旺季後實施

膠樽裝的即棄洗漱梳妝用品在「走塑」條例實施後,亦不能再於酒店免費供應。
膠樽裝的即棄洗漱梳妝用品在「走塑」條例實施後,亦不能再於酒店免費供應。

姚柏良反映業界意見,希望條例在今年暑假旺季之後才實施,此舉亦是考慮到業界的人手問題:「我們目前處於一個逐步復蘇狀態,其實業界很缺人手。」不過,他相信4月22日似乎已難以改變,因此希望法例實施初期可以彈性和寬鬆一點:「會不會在執法方面,盡量不要一下子太嚴?老實說,這條法例制定的目的不是想懲罰,而是希望教育和推動大家為環保出一分力,所以實施初期可當作一個過渡期,相對寬鬆處理,變相給大家多點時間做準備。」

姚柏良解釋,要準備合適替代品,以及如何配合運作流程都需要時間:「我覺得應該有合理的準備時間,同時宣傳教育也很重要,透過宣傳教育提升大家的環保意識,一起努力才能達到環保目標。」

姚柏良已跟酒店業界與環保署代表會面,反映業界對《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的意見,希望當局在協助尋找替代品、制定執行指引、宣傳教育等多方面,與業界保持緊密溝通、合作,尋找最佳方案解決操作上的困難,以及解決業界對誤墮法網的憂慮,令「走塑」政策能夠順利落地。

128422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