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致2035年「零廢堆填」目標,政府多管齊下推出減廢措施,雖然垃圾徵費暫緩,但轉廢為能的焚燒設施「 I.PARK1」,繼續如火如塗推進。這個位於石鼓洲旁的人工島建築物,去年中開始將預備組件由珠海預製工場運送至人工島,截至上月,所有預備組件已運抵人工島。環保署助理署長(廢物基建)雷學良表示,政府推動減廢回收的力度不變,希望使用兩座焚化爐已達致2035年「零廢堆填」遠景,並形容現時是追趕「世界先進潮流」,有信心本港焚化爐擁世界最先進技術。
環境保護署表示,香港每日平均有1.1萬公噸都市固體廢物,而「I.PARK1」預計可於明年內投入服務,處理約3,00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將廢物體積減少9成。整個人工島面積為16公頃,可建面積則為12公頃。所有預製機電及煙氣組件已經於5月運抵人工島,目前承建商正進行地基、廠房、煙囪等工程。雷學良指,焚化爐使用先進焚化設備,可將廢氣、有害氣體排放量大幅減低,亦會嚴格確保所有排放符合國際標準;其中市民較擔心的二噁英可減至0.04ng,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影響。
雷學良又表示,「I.PARK1」選址人工島,是為了減低受影響居民數量。設施投入運作後會透過海路將市區廢物運至島上焚燒,並將過程產生的熱力轉化為電力,每年預計可提供4.8億度電或以上,即約10萬戶家庭每年用電量。雷稱,政府希望將人工島打造成「零排放」設施,在島上設有煙道氣體處理及排放系統、爐灰及殘渣處理系統、亦有海水化淡廠及污水處理系統等。營運方面,根據目前焚化爐承建商與政府簽訂的合約,焚化爐會由承建商營運15年。雷學良指,政府會監察設施落成後的運作情況,以及處理量、排放等方面是否符合政府要求。
另一方面,預計設於屯門曾咀的第二座焚化爐「I.PARK2」,政府較早前宣布工程時間縮短2年,而且將廢物處理量由每日4千公噸,增至6千公噸。不過雷學良坦言「I.PARK2」項目目前仍在準備招標文件及處理法定程序,暫未有實際落成日期。
對「I・Park2」較預期早2年完工,雷學良指焚化爐是複雜工程,過往估算需72個月建築期,但經與國內外有經驗機構溝通後,且盡早進行法律程序,令工期順利獲壓縮。他指,希望未來兩座焚化爐投運後,連同減廢回收政策,相信在2035年可達「零廢堆填」目標。至於興建第3個焚化爐,屬很長遠計劃,仍在北區選址,未有落成日期,以應付未來人口及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