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照顧者悲劇一宗也嫌多 政府須整合資源改善服務

觀塘區一對年長母子,前日被發現雙雙在家中辭世。懷疑因獨自照顧年邁病母的六旬男子,在家中意外失救死亡,母親因無人照顧亦死亡。這宗不幸事件引發社會對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之下,社會對長者照顧支援不足的討論。同類的照顧者悲劇一宗接一宗,聞者心酸,聽者流淚,政府當局有必要全面調整政策,整合資源,為年長照顧者提供更好的支援服務。

這一對悲劇母子,母親82歲,有長期病患,臥床不起,須要照顧日常起居飲食。兒子60多歲,任職兼職保安員,平日早出晚歸,除了工作賺錢之外,放工後還須照顧年邁的母親。事件疑因兒子在家中突然暈倒失救死亡,母親無人照顧之下亦死亡,最終由上門收租的業主揭發事件。

這宗雙老家庭的照顧者悲劇,在社會上引發熱烈討論,不只是為亡者而傷感,更為香港社會普遍存在的長者支援不足的問題而提出質疑。意外死亡的年長母子,是綜援受助家庭,社會福利署有按照既定機制,定期探訪,上一次家訪是在去年11月,但由於這對母子沒有提出額外的福利照顧要求,社署除了提供綜援資助外,並沒有其他的支援。

香港早已步入老齡化社會,而且人口老化的趨勢十分明顯。政府預計到2046年,65歲以上人口將佔整體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也就是說,三個人中,有一位是長者。但社會為長者提供的設施和服務,卻遠遠跟不上人口老化的速度。香港地少人多,土地資源緊張,樓價、地價高,而勞動力不足,令安老院舍供不應求,對居家安老的長者的支援服務亦不足夠。這一問題如果不加以重視,盡快地採取措施去解決,將會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嚴重問題。

特區政府在支援社區長者及照顧者方面,已經推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除了社署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綜援及相關服務之外,還設有24小時照顧者支援專線,以及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站,並且於今年3月起,率先在荃灣和南區推出支援長者及照顧者先導計劃。此外,完善地區治理、重塑區議會後,政府當局亦強化了區議員、地區「三會」,以及關愛隊的社區服務,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求透過社區探訪,協助政府當局找出有需要照顧的家庭,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

政府在這方面的改革和努力,不能說完全沒有效果。事實上,在荃灣和南區的支援長者及照顧者先導計劃,以及各區關愛隊,已探訪超過3000戶長者家庭,助約100人使用緊急召援系統,專線電話自關通以來,也已收到超過4萬宗來電,約7百宗獲轉介相關社區支援服務,另有38宗由社署提供緊急支援。各區區議員、社區關愛隊,以及民間社福機構,也做了不少努力,協助為有需要的長者家庭,提供支援服務。但是,觀塘區發生的這宗悲劇,卻再次揭示政府的相關政策仍然存有漏洞和不足,有必要全面檢討,並作出相應的調整。

長者及照顧者的悲歌,最根源的問題,仍然是香港安老服務設施不足,許多有需要接受護理的長者,無法獲安排入住院舍,照顧者若同樣年長體弱,或者須忙碌於工作,就會感到疲累,容易發生意外。因此,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當然是因應社會發展需要,持續增加安老院舍的數量,改善服務。從香港社會的實際情況看,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這一問題,但大灣區養老卻提供了出路,政府應加快步伐,推進大灣區養老服務,讓更多有需要的長者,可以得到應有的照顧。

政府為加強社區長者和照顧者服務,動用了不少資源,推出多項措施,但總體來看,仍然存在資源過於分散,未能發揮應有效應的問題。社署、民政、醫衛等相關政府部門,仍存在各自為政,過於被動的官僚作風。區議員、地區「三會」和關愛隊,以及分佈於不同社區的民間社福機構,也須建立起更完善的合作機構,互相配合,減少重複工作,更有效率地用好有限的資源,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更好的支援服務。

社會上有意見提出,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統籌各類服務單位,建立統一的高危照顧者資料者,以便更好地發現有需要支援的長者和照顧者,並系統地為這些長者和照顧者提供探訪、關懷、支援、照顧,以及緊急服務,這一建議值得政府當局深入研究考慮,建立起更完善的長者和照顧者支援體系。

市民大眾也應發揚守望相助的精神,如果發現鄰里有高危需要支援的長者和照顧者,可以透過區議員、關愛隊,或各類社福機構作出反映,協助政府更好地為這些長者和照顧者提供支援服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