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應對經營難、融資難挑戰 扶持中小企着眼轉型升級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舉行第二次《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聽取市民意見。兩次地區諮詢會中,均有來自中小企業界的市民,對近期經營困難及融資困難,表達意見,引起社會輿論的關注。李家超回應指出,香港整體經濟環境正面,惟正經歷轉型期及洗牌期,承諾企業有困難政府會協助,亦有措施助融資。特首所點出的「轉型」和「洗牌」可圈可點,在經濟轉型期,政府積極應對企業經營難、融資難的果局,對中小企的幫助重在助企業轉型升級,以更強的競爭力參與洗牌,這樣才有利於經濟長遠發展。

特首一連兩周落區聽市民意見,就土地房屋、交通運輸、青年、扶貧和醫療服務等議題,聽取了市民的意見。他並表示,市民提出意見和要求的同時,也表達了對特區政府工作的鼓勵和認同,增加了他的信念,讓他體會到以人民為中心的施政會獲得市民的認同,也感受到市民對香港的熱誠期盼和信心。特區政府重視每個意見,會一一仔細研究考慮。

在兩場地區諮詢會中,除了民生議題之外,廣受社會輿論關注的還有市道不景氣之下,中小企的生存危機。商界及中小企已透過不同的途徑,將中小企正面臨的經營果難和融資困難等問題,擺上社會議論層面,希望得到特首及特區政府的關注。他們希望政府協助解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前要求清還貸款,亦即俗稱的call loan,以及期望政府能延長「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還款期,派發消費券和增加深圳戶籍居民「一簽多行」等,以興旺市場。

香港與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一樣,都正在面對疫後經濟復甦乏力之困,同時零售消費市場正受到消費模式轉型之痛,這些情況相信大多數市民都會有切身的體會,特首及特區政府也不可能不知道。事實上,過去一年多時間,特區政府推出了多項措施,振興旅業,包括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擴大內地來港「個人遊」城市,便利內地居民來港簽註,提高免稅額,以及向遊客派發消費券等多種方式,吸引更多遊客來港旅遊。特區政府又推出「日夜都繽紛」、盛事經濟等,投入資源,刺激本地消費,總括來說,就是特首所說的「先搞人流,然後人氣嚟咗,就搞財氣」。

政府的這些措施,在推行過程中,也得到社會多數人的認同和支持。但這一系列措施,興旺人流的效果比較明顯,而零售市場卻未能感受到真正的實惠,背後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消費模式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以及受匯率高企影響,消費外流等等,也涉及政府舉辦的各類繽紛活動和盛事活動,未必完全切合市場需要等問題,未來如果再推行,很有必要總結經驗,作出檢討和改良。

在此環境之下,以零售業為主的中小企面對經營困難,可以想見。與此同時,面對高息環境及美元匯率高企引發的系列影響,中小企又須面對融資困難,真可謂屋漏兼逢連夜雨,正是難上加難。而銀行及金融機構則提高風險意識,出現了所謂銀行「落雨收遮」,引起社會輿論關注。

面對這種局面,政府要做的是盡可能地維護市場秩序,確保市場不受非理性因素干擾,但亦不想過度插手市場。上周五( 23日)金管局夥銀行公會成立聯合「中小企融資專責小組」,協助解決中小企的融資困難,監察銀行的運作,並協助切實有困難的企業重組債務。應該說,有關的措施已經回應了中小企的呼求。

商界及中小企業界對政府的期望,當然不限於此,有些人更希望政府能像疫情期間那樣,直接出手扶持中小企,比如延長「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等。對於這些訴求,社會輿論不少是既體諒,但並非一面倒、亦有持較審慎的看法。

正如特首所說,香港經濟正處於轉型期和洗牌期。政府對中小企的扶持,應着眼於協助中小企轉型升級,提高競爭力,這樣才有利於整體經濟高質素發展,因地制宜地發展出香港的新質生產力。

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中小企在面對現實的困難環境,須更主動地推動自身的轉型、提升,以適應新的環境,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實際的困難,再請求政府協助。時代在變、環境在變,中小企尋求不斷地應變,才能夠找到長遠的生存之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