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整合力度不足難釋疑慮 須推更有力方案以安民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周在立法會表示,今年度的財政赤字恐會升至約1000億元,較年初估計的481億元高出1倍多,引起社會對政府能否保持財政穩健的擔憂。陳茂波昨日(8日)表示,政府已提出財政整合計劃,將每年削減政府經常性開支1%,未來會檢視有否再作調整的空間,更強調大約需3至4年可恢復收支平衡。政府的財政整合計劃,力度偏弱,並未能完全釋除社會憂慮,仍須拿出更有說服力的方案,讓市民安心。

如果最終真如陳茂波預期,今年出現千億赤字,將是連續第3年出現千億赤字,而且,財政儲備也由2019年的1.16萬億元,大幅度減少至不足6千億元,減幅近半。陳茂波的解釋是,政府收入減少的原因,主要涉及息口高企、樓價「麻麻地」,股市印花稅收入亦削減,加上不同企業疫後復甦步伐不同等多重原因。

從目前的情況看,這些導致財政收入大幅度減少的因素,並沒有消除。高利率仍將維持一段較長時期,市民及遊客的消費需求和欲意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扭轉,地緣政治仍在加速演化,對全球經濟復甦持續產生負面影響,投資者對經濟預期和信心偏弱,投資趨向審慎,種種因素影響之下,很難令人相信香港未來3-4年內,政府可以扭轉財政收入持續減少的趨勢。

而且,隨着特朗普再次掌權,並任用多位主張對華採取激進政策的鷹派人物,未來3-4年間,香港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只會變得更加不確定,會出現更多人們難以預料的情況,這也令人們對香港未來3-4年的整體經濟發展,存有較大的憂慮。

政府增加財政收入唯一令人存有希望的因素在中央和內地的支持。中央推出多項刺激經濟的利好政策,內地經濟保持穩健增長,有利香港。中央陸續推出惠港政策,對香港經濟也有正面的作用。此外,本屆政策過去兩年來,積極搶企業、搶人才的政策,也將逐漸發揮出效應,對經濟和政府財政也將產生正面作用。但這兩方面的因素,究竟能產生多大的效果,能否帶領香港走出困境,目前仍難以判斷,而政府如果只依賴中央,也會令人感到政府偏於被動,很難讓市民增強信心。

開源不易,節流同樣困難。政府提出每年削減1%政府經常性開支,先不論削減開支會對經濟社會民生產生怎樣的影響,只說這1%對解決財政危機有多大的作用,也令人存在疑問。根據政府的數據,2023-2024年度政府經常性開支總額為6011億元,削減1%,約為60億元,對千億元財赤有多大的幫助,令人感到懷疑。而政府每年因各種原因,造成的浪費,又何只60億元?如果這邊節省,那邊又浪費,最終能有多大的成效?

財赤高企,社會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不足,預期偏弱,而政府提出的財政整合計劃,總體上又顯得較模糊,力度偏弱,未能讓市民消減疑慮。政府有必要因應目前的經濟、社會狀況,以及未來一段時期香港將會面對的困難和挑戰,提出更具體的解決有可能出現的財政危機的方案,以安民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