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本周三(26日)公布,備受關注的長者2元乘車優惠政策,日前傳出檢討方案,再引起社會熱議。新的檢討方案,最受爭議的要點是將10元以上的票價,由2元優惠,改為兩折優惠,期望以此減少「長車短搭」問題。政府預計這項改動,只能節省數億元開支,但卻有可能令長者的交通支出增加,引發社會爭議。新的方案既無助解決社會關注的多項問題,反而引發更大爭議,坊間有聲音指「不如不改」。

長者2元乘車優惠計劃是一項德政,旨在鼓勵長者退休後多走進社區,建立關愛共融社會。但自從2022年,將受惠長者的年齡由65歲降至60歲之後,政府用於這項政策的財政支出大幅度飆升,由2021/22年度的13.95億元,增至2023/24年度的約40億元,2024/25年度預計達60億元。
而以社會的現實情況看,60-65歲的人群中,仍有相當大的比例仍在工作,與2元乘車優惠支持退休長者的政策初心不相符合,社會有不少意見認為,應將受惠年齡重新調整至65歲或以上。60-65歲的人群,改以在職交通津貼的形式補貼。
社會亦關注濫用這項優惠政策的問題,包括有不合資格人士非法使用長者八達通享用優惠,有人一日之內不合理地多次搭車,以及「長車短搭」的問題等等。政府雖曾採取措施打擊濫用,但效果不彰,尤其是未能解決「長車短搭」問題。
這次傳出的政府檢討方案,主要有三個要點,一是保留60歲以上享有2元乘車優惠的門檻不變,令受惠者人數不變;二是每月限240程,以減少一日內搭車次數過多的問題;三是10元以上票價改以兩折計算,希望讓長者懂得揀車搭,以此解決「長車短搭」問題。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整合社會各界不同意見的折中方案,也回應了社會關注的要點。但實際上,卻做得「唔湯唔水」,既未能有效解決問題,對紓緩財赤的作用也十分有效,更加削減了長者的福利,因而非但未能平息矛盾,反而引發新的爭議。
其中一個最大的爭議點在於,新的方案削減了65歲以上長者的福利,雖然每位長者可能只須多付出幾元至幾十元的交通費用,數額看似不大,但對沒有收入的退休長者而言,仍然會產生較顯著的影響,尤其是心理上的影響,以及對政府產生負面觀感。是否有必要做此調整,確實令人疑惑。

實際上,有效解決財政支出負擔過重的辦法,是將受惠門檻調回65歲或以上。解決「長車短搭」問題,最有效的做法,是要求公共巴士公司增設分段收費,要求長者上落車都拍咭,才能享受2元優惠。但政府未能從這兩方面入手,提出更佳的檢討方案,反而推出一個「唔湯唔水」的方案,確實令人失望。

傳出的新方案「唔湯唔水」,解決不了問題,反而令更多長者被削減福利,政府還可以從其他層面,減省開支,應對財政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