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運探惠州兩大場地 滑板、輪滑場地藏驚喜

距離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開幕日漸臨近,惠州作為承辦城市釋放場館亮點!4月19日,跟隨粵港澳記者團實地探訪惠州市體育運動學校及惠州市體育館,直擊十五運滑板、輪滑項目等熱門項目選手的訓練情況,見證專業場館的技術精度與惠民溫度。

記者:李燁瑩

走進惠州市體育運動學校,十五運滑板及輪滑比賽場地揭開面紗。園內的滑板碗池猶如巨型「混凝土藝術品」,堪稱「滑板選手的夢想戰場」。據悉,此場地先後培養出亞運冠軍陳燁、世界級滑板選手鄭好好等滑板名將,今年五月中旬啟動升級工程,預計 8 月前完工,確保達國際賽事標準。

碗池滑板國家隊隊員鄭好好透露,在這裡訓練兩年,對地板、桿位等細節爛熟於心,做起騰空動作更穩健。週末會壓縮訓練時長、提升效率,關鍵是適應場地節奏,把熱愛轉化為最佳狀態。她笑言,始終以兒時的單純熱忱面對訓練,盡力在賽場展現最好的自己。

旁邊的惠州市香港賽馬會體校體育公園輪滑場地,成為中國香港滾軸運動及滑板總會速度隊的「充電站」。隊員們利用復活節假期集訓,他們表示香港多為足球場改建的平面訓練場,惠州的標準坡度設計更貼近專業賽道,練習速度提升明顯。

中國香港滾軸運動及滑板總會教練屈淑卿坦言,香港五月將選拔十五運輪滑參賽選手,帶隊來惠州是為適應專業賽道節奏。「香港目前缺乏專業輪滑場,只能在足球場的訓練,與惠州場地差距較大。希望未來香港也能配備同級設施,助力年輕選手成長。」

惠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羣眾體育科副科長劉澤華介紹,惠州正打造「青春之城・滑板之都」,目前十五運場館主體工程已完成,後續將開展細節優化與設施升級。他強調,場館不僅是賽事載體,更是展示滑板、輪滑文化的窗口。

從「專屬賽事」到「全民共享」,惠州場館改造體現「以人為本」理念 —— 國際賽事是城市實力的展示,而讓體育融入日常生活,才是真正的「惠民底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