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推廣署:今年首4月逾220公司落戶本港或加大投資創近5千職位

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指出,今年頭4個月,已有223間公司落戶香港或加大在本地的投資,投資額達200多億元,創造4900多個職位,按年升近1倍。她又指香港具備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正努力融入國家發展,幫助內地企業「出海」。

劉凱旋指出,今年頭4個月,已有223間公司落戶香港或加大在本地的投資,投資額達200多億元,創造4900多個職位,按年升近1倍。
劉凱旋指出,今年頭4個月,已有223間公司落戶香港或加大在本地的投資,投資額達200多億元,創造4900多個職位,按年升近1倍。
劉凱旋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希望至年底,本港不論是引入企業數目、投資金額、職位創造,均保持增長。
劉凱旋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希望至年底,本港不論是引入企業數目、投資金額、職位創造,均保持增長。

劉凱旋接受電台訪問時預料,上半年招商引資會有較大增長,下半年有暑假,以及年底有聖誕節,節日因素或令進度放慢,但投資推廣署仍會加把勁,希望至年底,不論是引入企業數目、投資金額、職位創造,均保持增長。她又說,投資推廣署已協助約170間家族辦公室在港成立,另有約150間正在商討中,有信心今年底可達到不少於200間的目標。

劉凱旋又提到,香港具備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正努力融入國家發展,幫助內地企業「出海」。她今年先後到訪武漢、成都、寧波等地,發現當地不少創科、物流、貿易企業想「出海」發展,首選香港作為跳板,因為香港優勢在於一國兩制、普通法、英語,是「出海」的理想平台。投資推廣署幫助這些企業在香港找到合作夥伴,提供資金、技術等支持。

她說,由於內地市場競爭大,能夠成功「出海」的企業本身能力已經很高,香港可以為他們的科研成果應用、IP保護、商業化提供助力,香港亦可發揮類似展銷廳的角色,讓外國企業見到這些內地企業的成果。

劉凱旋又說,以貿易數字看,美國本身外貿佔比很低,只有兩成多,歐洲則佔近半,歐洲國家不可以不進行貿易或單靠自己內部需求。中國推行「雙循環」,既有「內循環」,亦有對外貿易,只要朝著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方向,相信內地希望與所有合理國家加深合作,香港亦能受惠。

劉凱旋本月中將會外訪東歐,是她上任以來首次,過往她曾多次到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包括東南亞、東盟、中東。她認為,有需要發展東歐市場,因為匈牙利、土耳其、捷克等地,有不少大企業正留意亞洲機遇,想前來發展。當地企業以往可能只是直接做一些貿易及簡單項目,但近期見到他們想到香港發展亞太區中心或設置總部,署方加強推廣東歐企業對香港的認識,有助吸引他們日後落戶香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