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大案】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煽動案 關鍵證供整合 黎智英否認干預編採 辯稱只作提點 下屬倒戈力證無權向老闆說不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蘋果日報》三間相關公司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刊印煽動刊物案,控辯雙方將於8月14日開始結案陳詞,預計於今年第四季會有裁決。聆訊歷時共146天,期間控方傳召了共8名證人出庭作供,呈交證物超過3000項;辯方證人雖然只有黎智英本人,但他作供長達52天。基於案件由2023年12月審至2025年3月斷斷續續,而傳媒報道亦零零碎碎,《堅雜誌》在此就庭上證供作出整合報道,讓讀者一氣呵成了解案情重點。
首先,就黎智英被指串謀《蘋果》高層,利用《蘋果》意圖策動支持反修例運動,煽動讀者反抗、仇恨中央和特區政府,阻止《港區國安法》實施,甚至是配合其游說國際制裁的策略。控方傳召多名已經認罪的《蘋果》高層出庭作供,力證黎智英實質掌控壹傳媒運作,並指示編採運作及方針,作為員工無權向老闆說不,只能言聽計從。
而黎智英就辯稱對《蘋果》編採運作只是提點,從不要求硬性跟從。但同時他又承認《蘋果》至少有兩次按照他的指示,包括「做大」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會見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的新聞及發起「一人一信救香港」行動,「一人一信」更是在下屬反對下強硬執行,原因就只是他一句:「我是老闆」。這似乎又印證了下屬們「身不由己」的說法。

文:本刊記者

黎智英被指在《國安法》生效後繼續鼓吹外國制裁中港官員,涉違《國安法》被起訴受審。
黎智英被指在《國安法》生效後繼續鼓吹外國制裁中港官員,涉違《國安法》被起訴受審。

控方要證明黎智英跟《蘋果》高層有串謀,就要證明他們早有共識利用《蘋果》意圖達到煽動及勾結外國勢力的目的,而且這個協議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後依然存在。

前下屬指證干預編採工作

時任《蘋果》社長張劍虹涉案被捕後,曾出庭頂證黎智英指示下屬發布煽動文章。
時任《蘋果》社長張劍虹涉案被捕後,曾出庭頂證黎智英指示下屬發布煽動文章。

控方因此傳召了早已認罪的《蘋果》編採管理層,包括時任的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蘋果》副社長陳沛敏以及前主筆兼論壇版主管楊清奇,以「從犯證人」身份作供;時任壹傳媒營運總裁周達權亦以「特赦證人」身份作供。

依他們所述,黎智英向來對《蘋果》的日常編採運作非常「上心」,不單會傳來新聞材料要求跟進,還會表達希望個別報道能夠達到的效果,甚至明確指示報道的取態及方向,就連評論版「寫手」人選,亦要經他篩選。

「飯盒會」上表達政治取態談編採政策

《蘋果》副社長陳沛敏供稱黎智英在「飯盒會」內對編採決定「一錘定音」。
《蘋果》副社長陳沛敏供稱黎智英在「飯盒會」內對編採決定「一錘定音」。

張劍虹表示,黎智英會跟集團內不同報刊的主管開「飯盒會」,表達自己對時局的看法及政治取態之餘,亦會提出編採政策。例如反修例運動初期,他就曾經明言要透過《蘋果》去呼籲上街示威抗爭,以向政府施壓,甚至利用《蘋果》引起西方國家對香港的關注,企圖借助他國之力牽制中港政府。

辯稱僅屬提點 下屬稱難以置之不理

2019年3月,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會見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黎智英承認指示《蘋果》編採「要做到最大效果」。
2019年3月,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會見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黎智英承認指示《蘋果》編採「要做到最大效果」。

而黎智英就否認有干涉《蘋果》的日常編採工作,雖然有時確有向陳沛敏表示過某些報道是否可以加上某些元素,或者給她傳材料問是否可以報道形式刊登,他解釋那些都是建議、提議,而非一定要跟從的指示。

惟下屬們又是如何看待這些「提議」呢?陳沛敏作供時就明言黎智英作風強勢,在決策上往往起「一錘定音」的作用,所有即使他是「客氣地」說出的意見:「他親自這樣子提出的話,我好難置之不理」。而張劍虹亦說:「(黎生)吩咐我們做,我們沒有選擇餘地」。同時,楊清奇更明言黎智英用人方針是「不合心意就換人」:「如果想留在《蘋果》做,就要聽從老闆指示,主動做好手頭工作,我想留在《蘋果》,所以都要跟從他的指示」。

稱員工價值觀相同自主報道

黎智英被指無視下屬反對,堅持透過《蘋果》發起「一人一信救香港」行動,邀請市民向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求助抗衡《國安法》實施。
黎智英被指無視下屬反對,堅持透過《蘋果》發起「一人一信救香港」行動,邀請市民向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求助抗衡《國安法》實施。

黎智英並不否認《蘋果》有既定立場,這在新聞媒體行業中並非稀奇事,並點名指同行《星島日報》、《東方日報》、《大公報》、《文匯報》亦不會贊同反修例運動。他聲言《蘋果》是透過傳播相關價值觀的新聞或評論,令支持自由、民主等價值觀的讀者產生共鳴。他並表示《蘋果》編採部仝人都因為認同、抱持同樣的價值觀才會加入《蘋果》工作,在高度的編採自主下報道新聞。

張劍虹亦認同民主自由及反極權等價值觀,但他聲言若非有黎智英如「催谷巿民上街」、「向政府施壓」等明確的編採指示,他及下屬亦不會如此處理新聞 。陳沛敏亦明言:「如果他沒有出聲,我們便行使我們的編採自主」。

楊清奇指《蘋果》編採僅有「鳥籠自主」

黎智英被指利用《蘋果日報》作為政治平台鼓吹制裁及煽動市民對抗政府。
黎智英被指利用《蘋果日報》作為政治平台鼓吹制裁及煽動市民對抗政府。

至於楊清奇對實際情況則有具像化的描述,他直言《蘋果》的編採自主是「鳥籠自主」,「鳥籠」即是由黎智英設的基本立場,編採人員縱有自主權亦不能超越這個框架。而黎智英就否認有為《蘋果》設框架,解釋楊清奇口中的「鳥籠」,其實是《蘋果》所支持的自由民主價值。

針對編採指示,控方提出大量黎智英與張劍虹、陳沛敏之間的WhatsApp通訊紀錄,「白紙黑字」地紀錄了黎智英在編採工作上的「囑咐」,而辯方則強調了當中黎智英使用的「請考慮⋯⋯」、「可以這樣做嗎?」、「這是否合適?」等字眼,欲顯示那些並非是必須跟從的「指示」。

黎智英承認至少兩次要《蘋果》按其指示刊登

黎智英承認至少兩次向《蘋果》高層下達編採指示。
黎智英承認至少兩次向《蘋果》高層下達編採指示。

惟始終黎智英都承認,在陳方安生會見彭斯的報道,以及「一人一信救香港」行動中,確有給過《蘋果》編採部明確的指示。其中他在2020年5月於《國安法》在港生效前,利用《蘋果》發起「一人一信」請求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拯救」香港,當時雖然張劍虹及陳沛敏等人均表示反對,但因為一句「我是老闆」,他依然成功在「蘋果」頭版刊出行動詳情。

下屬指黎《國安法》後 未有指示更改編採方向

《港區國安法》生效後,黎智英被指繼續要求外國制裁中港官員。
《港區國安法》生效後,黎智英被指繼續要求外國制裁中港官員。

只是,即使《蘋果》編採高層確有跟黎智英串謀達到煽動及勾結外國勢力的目的,控方仍然要證明到,這個協議在《國安法》生效後仍然生效。陳沛敏供稱,即使黎智英因涉嫌違反《國安法》而被捕,他亦未有指示改變《蘋果》的編採方向,更聲言「我會撐住」。

而在這一部分控方更依賴張劍虹的證供,因為張供稱黎智英還押後曾在獄中跟他說:「不用怕,繼續做啦,好似原來咁做」,又說過「點解要自己執咗佢,不如做到俾人冚為止」,他聲稱因此便按原來的方針繼續營運《蘋果》。

黎智英否認要同事冒違法風險

《蘋果》被指多次發布具煽動性的報道和文章。
《蘋果》被指多次發布具煽動性的報道和文章。

惟黎智英解釋他當時說的「繼續做」,其實是叫張劍虹繼續營運公司,而從《蘋果》編採部對《國安法》表達了對違法風險的關注,相信他們有小心謹慎,不會做出逾越《國安法》的事。他並解釋,當時自己已經身陷囹圄自顧不暇,實未有太理會公司的運作。

黎智英更強調,當知道《國安法》實際條文比想像中更嚴厲,他不時提醒自己免踩「紅線」,對身邊親友及同事更是不時提點。雖然他曾公開表示過要「勇敢抵抗」,又在《蘋果》25周年慶祝會上,曾跟同事說面對着即將實施的《國安法》,「無人會逼你們做烈士,但是你們秉持着你們對自己、對社會的良知去做,我不會叫你們怎樣做」,他否認那是邀員工跟他繼續抗爭,並解釋:「因為他們的人生比《蘋果》更重要」。

辯方質疑張劍虹 受警勸喻轉任控方證人

張劍虹還押期間突然表示願意頂證前上司黎智英。
張劍虹還押期間突然表示願意頂證前上司黎智英。

人稱「沙膽虹」的張劍虹向來被視為黎智英的頭號重臣,但二人被檢控後演變成「針鋒相對」:張劍虹成為了指證黎智英的主要證人之一,指對方是個「不能說『不』的老闆」。辯方則揭露張劍虹認罪「內幕」,指張還押期間曾與警員會面,質疑他接受警員游說而「轉軚」任控方證人;又指他為了博取減刑而推卸罪責給黎智英。面對辯方的質疑,張劍虹一概否認,強調自己「一直講事實」。

張劍虹本來在被落案前的警方錄影會面一直保持緘默,但高院於2021年11月拒批其保釋申請後,一名警署警長攜同判詞到收押所,與張劍虹會面前後長達6小時。翌日他們再見面時張劍虹突然表示希望成為控方證人,惹人猜疑。張隨後改聘另一事務律師並去信律政司要求商討。
對於辯方質疑曾遭警員游說才改變主意出庭頂證,張劍虹否認這說法,強調他是閱讀完申請保釋被拒的判詞後開始思索,「想將事實說出來」。至於上述警署警長黎國湧亦曾出庭作供,他否認曾游說張劍虹作供,只曾與張閒聊對方的「獄中日常」,而這亦屬其工作的延續。

張劍虹庭上供詞被指與誓章不一致

張劍虹於2021年6月提堂後須還押,隨後向高院申請保釋。據辯方披露,張劍虹向高院申請保釋時曾呈交誓章,當中強調《蘋果》編輯部和管理層各自獨立工作,而張作為管理層從無參與「制定」《蘋果》編採政策。惟辯方指出,張劍虹庭上供稱確曾向下屬傳達編採指示,質疑其誓章說法與庭上供詞並不一致。

張劍虹不同意辯方這質疑,重申自己只將黎智英的編採指示傳達下屬執行,但對於編採政策「我事實上是無份制定編採政策嘛,即是我們都是跟從黎生的編採政策執行囉」。

SLACK紀錄的可依賴性成疑

辯方團隊律師何俊豪曾出庭解釋為何未有及早尋獲公司內部SLACK通訊紀錄。(網上圖片)
辯方團隊律師何俊豪曾出庭解釋為何未有及早尋獲公司內部SLACK通訊紀錄。(網上圖片)

案中張劍虹、陳沛敏等高層均供稱,黎智英定期召開「飯盒會」讓各部組主管參加,期間「拍板」給予編採指示;但黎智英「力排眾議」反指「飯盒會」主要討論《蘋果》業務發展而非給予編採指示,辯方並於審訊中途在黎智英的女兒黎采協助下,尋得集團工作平台「SLACK」的部分對話紀錄截圖呈堂試圖證明。惟這份紀錄不但被控方質疑不完整、不可靠,就連黎智英亦同意截圖並無擷取所有對話紀錄。

雖然辯方明知道張劍虹等證人的供詞、控方開案陳詞均多次提及「飯盒會」與指控有關,但辯方強調直至本案第18日審訊、亦即張劍虹在辯方盤問期間,才首次得悉SLACK保存了「飯盒會」的會議紀錄。

黎智英的事務律師何俊豪曾作供解釋,之前向黎索取指示時從未聽聞有相關紀錄,「張劍虹講完才知道,原來張劍虹於SLACK做summary(會議紀錄)」。結果法官拒接納這說法,不批准辯方重召張劍虹就SLACK提問的申請。

後來黎智英作供期間,辯方多次展示一些SLACK的「飯盒會」紀錄截圖,例如黎曾向員工說:「現在大陸和港府聯手損壞一國兩制,樓價向社會價值觀扭曲,建制舔共的無恥,市民受壓抑很大,需要有擔當的傳媒為他們發聲,出氣,我們應盡量擔當這角色。」黎智英庭上強調當時他只是就搜集甚麼新聞材料回應員工的建議,但可能被誤解為編採指示。

在控方盤問下,黎智英稱不知道紀錄截圖是誰擷取、何時擷取,亦不能解釋為何部分訊息被刪改過、或沒有於截圖之中顯示,並稱對於開會詳情已無記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