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社記者黎金良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當地時間上星期六(12日)公布最新一輪發出的「關稅信」,包括歐盟在內,關稅稅率由4月時公布的20%加碼至30%,8月1日起生效。歐盟在回應中軟中帶硬,最終是妥協還是報復?

為何特朗普要對歐盟出重手?旅歐政治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宋魯鄭昨日(13日)對中通社分析稱,首先,特朗普對歐盟的不滿情緒是重要推手。當前,越南已通過讓步與美國達成協議,英國憑藉與美國的「特殊關係」獲得較優待遇,中國則通過強硬談判達成妥協,唯獨歐盟在談判中「既不想打,又不想讓步」,處於被動地位。作為美國的主要貿易順差來源之一,歐盟的僵持態度令特朗普不滿,這促使其採取更強硬的措施。
其次,歐盟在談判中錯失了「中國牌」。宋魯鄭分析,歐盟本可利用與中國的關係牽制美國,但最近歐盟與中國的對抗不斷升級,導致其喪失了對特朗普施加影響的籌碼。特朗普因此更有恃無恐,將關稅稅率進一步提高。此外,北約峰會上歐盟的妥協姿態進一步讓特朗普認為其「無牌可打」,從而加碼關稅以施加更大壓力,這也是特朗普一貫的談判風格。
歐美關稅談判的難點在哪?宋魯鄭認為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首先,歐盟作為全球重要力量,具備大國身份,難以輕易妥協。其次,汽車產業作為歐盟的戰略支柱,尤其是德國經濟的核心,成為談判的焦點。因此,德國等國在汽車關稅問題上的強硬態度影響了歐盟整體立場。
值得注意的是,法國因對美貿易逆差而相對不受關稅戰影響,這為歐盟內部立場的分化埋下伏筆。但總體而言,歐盟在核心利益上的堅守,使其與美國的談判陷入僵局。
歐盟後着受中歐峰會及地緣政治影響
特朗普在關稅信中威脅,歐盟若實施報復性關稅,美國將相應進一步提高同比例的關稅來反制。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回應軟中帶硬,一方面稱歐盟仍準備在8月1日之前繼續努力達成協議,但同時強調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身利益,包括在必要時對等反制。
宋魯鄭認為,歐盟最終讓步是大概率的事,但妥協的程度取決於外部環境。首先,7月24日的中歐峰會結果至關重要。若峰會未能取得實質進展,歐盟在對美談判中的籌碼將進一步削弱,迫使其做出更大讓步。其次,俄烏局勢的演變也將影響歐盟立場。若俄羅斯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歐盟可能因地緣政治壓力而對美國妥協。
至於8月1日前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宋魯鄭持謹慎態度。特朗普以推遲期限作為談判策略並非新鮮事,而歐盟也可能通過各種方式拖延時間,因此協議達成與否存在不確定性。
若談判最終破裂,宋魯鄭認為歐盟「肯定會反擊」。當前,歐盟內部想要報復美國的氛圍濃厚,可能採取兩種方式:一是對美國所有進口商品實施對等關稅,形成全面對抗;二是針對特朗普及其共和黨選區的經濟利益,例如美國農產品,進行精準報復。然而,與中國擁有稀土等「殺手鐧」不同,歐盟缺乏能直接掐住美國命脈的手段,這使其在貿易戰中的底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