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心城藝」傳播中華文明  凝聚力量講好中國故事

「城心城藝 ‧ 中國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系列微紀錄片」全球發布儀式7月17日啟動。(陳錦輝攝)
「城心城藝 ‧ 中國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系列微紀錄片」全球發布儀式7月17日啟動。(陳錦輝攝)

《堅料網》與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昨日(17日)正式啟動「城心城藝‧中國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系列微紀錄片」(Folk Arts of The City)全球發布儀式。「城心城藝」計劃在3年內拍攝30個內地城市的民間文藝版權保護微紀錄片,讓海內外更多人讀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其背後的傳承和保護的故事,進而讓這些民間文藝瑰寶形成新的產業。期望這項活動能帶動香港社會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藝術的傳承、保護和傳播,更好地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傳承至今的民間文藝瑰寶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智慧精華和精神象徵,訴說着中華文明自強不息、綿延不斷的發展和傳承歷史,讓中華文明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保護好、傳承好、傳播好這些文化瑰寶,不僅是對中華文化的敬畏守護,也是築牢文化自信根基,凝聚民族復興偉力的時代使命。
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傳播不僅能讓現代人更好地理解由中國古代傳承至今的文化藝術,傳承文化藝術中的中華文明的智慧和精神,更加可以為這些文化藝術的瑰寶,增添時代氣息,賦予時代的力量,結合現代文化、藝術、旅遊業發展,成為新的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商品,進而形成新的產業,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對經濟社會也將產生新的貢獻。
「城心城藝」拍攝的微紀錄片,在中國內地30個城市中,透過紀錄片的尋訪腳蹤,帶領觀眾發現一項又一項傳承至今的民間文化藝術,更由傳承這些文化藝術的民間藝人,親口講述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讓觀眾更深入地了解,在今天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民間藝術家是如何將這些傳統藝術轉化為人人喜愛的商品,融入現代人的生活,創造出現代的審美藝術價值、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又如何透過版權註冊,保護好這些傳統藝術的故事,內容生動活潑,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讓中華文明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保護好、傳承好、傳播好這些文化瑰寶,不僅是對中華文化的敬畏守護,也是築牢文化自信根基,凝聚民族復興偉力的時代使命。
讓中華文明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保護好、傳承好、傳播好這些文化瑰寶,不僅是對中華文化的敬畏守護,也是築牢文化自信根基,凝聚民族復興偉力的時代使命。
北京內畫是中華文化藝術的瑰寶,傳承人講述內畫藝術的故事。(陳錦輝攝)
北京內畫是中華文化藝術的瑰寶,傳承人講述內畫藝術的故事。(陳錦輝攝)

首批微紀錄片拍攝了北京東城區、安徽黃山及河北蔚縣的11項民間文藝傳承和版權保護的故事,透過訪問,講述了北京的內畫、風箏、景泰藍,安徽黃山的徽墨、歙縣魚燈、徽韻木華、徽劇,以及河北蔚縣剪紙、青砂器、打樹花等民間藝術,以及它們的傳承人自己身上的故事。透過這些故事,觀眾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這些民間文化藝術,在現代中國的發展狀況,以及走向海外的真實故事。
香港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在「一國兩制」之下,具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應充分發揮好香港中西文化共融的特點,推動文化保護、傳承和傳播,助力說好中國故事。做好這件事,對今日的香港,也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意義,有助為香港經濟發展增添新的動能,也有助弘揚愛國價值,增進文化自信。

北京景泰藍被列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北京景泰藍被列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發展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堅料網》參與這一項目,正是積極推動中華民間文藝全球傳播的實踐,期望能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也為香港社會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促進國家認同,培育愛國情感,做一點努力。
「城心城藝」昨日的啟動儀式只是一個開端,未來還將有更多配套系列活動,全方位講述中國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的故事,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文化的團際吸引力和影響力。期望這項活動在香港啟動後,能吸引社會更多地關注民間文藝保護,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搭建更好的平台,向世界呈現更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