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像苦幹教育須檢討 梁紀昌:學生有如童工 (上)
學期伊始,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公佈,2017年有卅六宗二十歲以下學童及青少年自殺個案,比2016年的廿四宗大增五成。鮮魚行學校前校長梁紀昌表示,學生為了公開試胼手胝足,慘況就如童工,只是同工不同「囚」,童工為了廠房生意蹉跎歲月,學生則為了學校聲譽燃燒青春,兩個都是悲慘世界。早前他向特首林鄭月娥陳情,打從二千年教改,香港教育政策未嘗檢討,如今到了不變不行的地步。
文:陳勝藍
圖:譚建章、陳家榮
梁紀昌63歲,三年前退休,然而董建華邀請他加入團結香港基金,范徐麗泰創立勵進教育中心也向他招手,都出任理事,直比退休前更忙,而且離不開教育,人人繼續稱呼他梁校長。
「Band 1歧視band 2,band 2歧視 band 3,band 3歧視老師。」
他指香港教育向來相信評估,相信考試,物競天擇,「識」者生存,少部分學生抵受到壓力得以生還,大部份人卻熬不過,便產生挫敗感、無力感,失敗幾次終於放棄。學生分為精英及失敗者,便有歧視,他說:「Band 1歧視band 2,band 2歧視 band 3, band 3歧視老師。」
本文記者不時收到梁紀昌的短訊,多數分享笑話及順口溜,其中一則頗能刻劃band 3學校實況。「古人智慧版:一命二運三風水, 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年青人版:一命二混三吹水,四玩手機五面書,六食七瞓八鬧人,九唔做嘢十往生。」
「大家聽過產後抑鬱症,學習抑鬱症你聽過嗎?」
梁校長指出,香港教育制度理念來自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相信市場經濟,通過市場競爭迫使學校提升質素,產生很多評估、評核,他解釋:「當時提倡評估促進學習,但讀過教育心理學便知道,過分評估令學生對學習產生抑鬱。」評估促進學習漸而變成學習為了評估:「大家聽過產後抑鬱症,(媽媽)擔心子女成長。但你聽過學習抑鬱症嗎?學生擔心每逢評估都失敗,慢慢抑鬱,喪失學習興趣。」
「秤豬不會肥,評估不會促進學習。」
難怪2016至17年度單在醫管局接受治療的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病人便有三萬二千三百名,五年間上升四成七。「所以有句話『秤豬不會肥』。」梁紀昌說:「你經常秤隻豬,牠不會肥,你應該想想牠為甚麼瘦,營養不良嗎,缺乏哪種營養,還是缺乏運動、環境因素?從而替牠增肥,而不是經常秤牠。」
他當校長時是教育建制中人,如今大抵還是半建制,但卻最反建制,直指香港教師為保糧餉,必須聽從校長指示;校長為了維護學校聲譽地位,爭取成績向校董會交待;校董會、辦學團體希望擴展範圍,就要向教育局展示成績。如此這般一層壓一層,苦了最前線的學生:「我覺得現在學生等於童工,以前的童工上工廠,現在的童工上學校。」
18世紀英國爆發工業革命,不夠工人,便出現童工:「以前英國童工工作至晚上,現在香港學生通常早上七時許上學,晚上加上補習七至八時才放學回家吃飯,是否等於以前工業時代的童工?只是工業時代的童工是用勞力,現在的童工是用腦力。」
「老師等於工業時代的工頭。」
世事都給梁紀昌看透了:「(黃昏)五、六時你在街上看見學生背着書包的樣子,是苦情,因為他們還不能回家,要上補習社,所以是童工,老師及補習老師等於工業時代的工頭,手持藤條皮鞭,你不讀書就一鞭打下去。當時童工為兩餐,現在童工為了將來的飯碗,大家都過着悲慘的童年。」
效法著名學府收生準則
早前梁紀昌向特首反映,香港很多家長不滿教育制度,尤其中產及以上家庭。基層無奈,千般不願也得接受,中上家庭卻有能力改變,這些家長希望孩子童年開心,學習愉快,於是安排他們入讀直資中小學,甚至英基、國際學校,取其功課少。
一般學校功課壓力卻有千斤重,每每由家長代勞。早前他傳來一則順口溜,說:「以前成功靠苦幹,現在成功靠父幹。」他建議特首研究為何英基、國際學校教得少,孩子卻學得多,從而要求公營學校參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