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問題歸咎「單程證」過於片面

(中新社)
(中新社)

香港的公立醫院服務提供跟不上需求,導致各公立醫院病床在冬季流感爆發期間爆滿,公立醫院的醫生及護士人手不足,引發醫生和護士集會向政府提出訴求。醫院服務供不應求,自然與需要就醫的人口增加有關,如果進一步客觀地分析,不難得出人口老化是最主要的原因,片面地針對新來港人士,批判「單程證」政策,只能造成香港社會內部分化和撕裂,對於解決公立醫院服務供不應求,則於事無補。

社會上有一種意見認為,公立醫院服務的供不應求,主要原因是「單程證」政策之下,導致內地來港定居人士數量增加。持這種意見的,包括少部分醫生和護士,他們認為,有一部分內地新來港人士一到港即要求使用醫療服務。過去二十年,香港人口增加了近百萬,而香港的公立醫院過去二十年,並沒有作出相應的增加,尤其在內地新來港人士較為集中的新界地區,更加出現公立醫院服務極為緊張的狀況。

醫療服務的供求不平衡這是目前社會上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之一,分析問題的方向,可從供和求兩方面分析,從供應的方面看,過去二十年,香港只增加了將軍澳醫院、天水圍醫院、北大嶼山醫院等幾家公立醫療服務設施,但這幾家醫院均不是大型的綜合性醫院,未能提供較全面的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公共醫療服務設施未能跟得上人口增加和醫療服務增加的需要,這是目前公立醫院服務供應不足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醫生和護士的人手供應也出現問題,不少公立醫院的醫生流向私營醫療市場。這種情況與香港與內地關係日趨緊密有一定關係,與周邊地區相比較,香港的醫療服務仍具有一定的優勢,香港的醫療服務對內地及周邊地區的病患者來說,具有相當的吸引力,在交通設施和人員交流政策更加便利之後,確實有一批內地人選擇到香港就醫,這令香港的私營醫療服務市場擴大,對醫護人手的需求也上升,這是公立醫院醫護人手流失的主要原因。公立醫院醫護人手流失的同時,人才的補充又跟不上,僅靠本地兩家大學培育醫生人才,已不足夠社會的需求。

從需求方面看,需求的增加須要從香港人口狀況去分析。根據統計署2016年的中期人口統計數據,香港的人口出現兩方面最顯著的特點,一方面是人口持續老化,步伐近年開始加快。人口老化近年加速,主要原因是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陸續踏入老年。65歲及以上的人口佔整體人口的比例,由2006年的12%上升至2016年的16%。另一方面是生育率下降,15歲以下兒童數目由1961年的128萬人降至2016年的83萬人,佔總人口的比例亦由40.8% 大幅下降至11.3%。

香港人口結構的這兩方面的發展變化,顯示香港醫療服務需求的增加,主要的原因仍然是人口老化,由於長者佔總人口數的比重加大,對醫療服務的需求,特別是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需求的增加是十分顯著的。

當然,公立醫院醫療服務需求的增加也不能排除其他素,包括內地來港人士帶來的總體人口的增加,以及社會發展、知訊流通,令市民對醫療健康更為關注等等原因。

客觀地分析公立醫院供求不協調的問題之後,才能對症下藥,從提供和需求兩方面着手,解決公立醫院服務不足的問題。如果,片面地將問題歸咎於「單程證」和內地新來港人士,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將問題政治化,激化社會矛盾,造成社會分化,只會令問題進一步嚴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