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風雲】(1)法律界年青法律學者 挑戰前律師會會長 陳晓鋒:當選將率團訪京 冀為大律師公會破冰

陳晓鋒以法律學者挑戰前律師會會長,競選法律界議席。
陳晓鋒以法律學者挑戰前律師會會長,競選法律界議席。

今年的立法會選舉,呈現多元競爭的特點,多個過去多屆無競爭一直由泛民當選的界別,今年也出現建制派候選人之間的競爭,法律界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今年報名參選法律界的有兩位,一位是前律師會會長林新強,另一位則是法學學者陳晓鋒。
陳晓鋒參選法律界議席,可以說是這一界別的新突破。他既非事務律師,也不是大律師,但期望以熟悉內地和香港兩地法律的優勢,促進兩地法律界的溝通,建立互信,許諾當選後,將組織資深大律師、大律師訪京團,為中斷多年的大律師公會與內地的交往「破冰」,為香港法律界發展尋求出路。

文:文 武 圖:黃冠華

立法會選舉於10月30日至11月12日的提名期結束,與往屆不同,今年的選舉在提名期已經出現激烈的競爭。新的選舉制度之下,參選人須爭取選委會五大界別中,每個界別2至4個提名,才能取得參選的入場券。在爭取提名階段,各路參選人各施手段,爭取提名,其中有不少人慨嘆爭取提名極不容易。

拜會大小律師行爭取提名

陳晓鋒希望促進與內地法律界溝通、互信。
陳晓鋒希望促進與內地法律界溝通、互信。
林新強也已報名參選法律界議席。
林新強也已報名參選法律界議席。

法律界功能組別,一反過往由反對派壟斷議席的局面,破天荒地出現兩位建制派參選人,分別是林新強、陳晓鋒。陳晓鋒透露,為了爭取提名,他拜訪了許多事務律師、資深大律師、大律師和政府的司法人員,並且接觸了不少國際律師事務所、本地大、中小型律師行,以及金融機構法務部門的律師,得到他們的提名和祝福。

與另一位競選者林新強相比較,陳晓鋒既非事務律師,也不是大律師,他坦言,這一客觀事實是他的不足,但也有利於他可以從更中立、客觀、持平的角度,看到大律師、律師的相關事務。

將年青人的活力創新帶入議會

與內地學者田飛龍在一起。
與內地學者田飛龍在一起。

在新的選舉制度之下,陳晓鋒身兼選委會法律界14個表列團體的其中三個團體的核心成員,包括香港基本法教育協會的副會長,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的秘書長,國際公益法律服務協會諮詢委員會顧問,以法律界有緊密聯繫人士身份,報名參選這一席位。這不僅打破了過去由泛民壟斷的局面,更加首次出現非大律師公會、非律師會成員,而由一位法學學者身份參選的先例。

談及競爭對手林新強,陳晓鋒指出,從行業內的資歷、人脈資源來看,作為一位年青的法律學者,他不如林新強。但他認為,自己作為一名年青的法律學者,有謙虛學習、謙卑服務的態度,可以彌補不足。社會的發展,一定是老中青傳承的過程,每個時代都需要年青人接棒,這樣才能有希望。在新選制之下,香港回歸政治理性,新的選制也讓年青人參選增加了機會,年青人代表活力、創新,能為議會帶來新思維。

系統接受法學教育熟悉兩地法律

陳晓鋒出席北京市政協會議。
陳晓鋒出席北京市政協會議。

陳晓鋒認為自己是一位熟悉國情的香港法律人,在內地和香港接受過系統的法學教育,又在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等擔任過訪問學者。他認為,香港與內地的法制體系不同,內地實行的是大陸法系,也是社會主義法制體系,而香港則施行普通法制度。必須要用內地聽得明白的語言去解釋香港的法律制度,同時,對於國家領導人的涉港政策,或者「一國兩制」政策,則須加以研究,要讀通它。

提高對內地研究才有SAY NO底氣

陳晓鋒說,澳門對內地法律及司法了解通透,才有底氣對廣東省say no。
陳晓鋒說,澳門對內地法律及司法了解通透,才有底氣對廣東省say no。

陳晓鋒認為,香港法律界與內地建立良好關係,展開建設性的對談,進行善意的對話,促進彼此的互信,對香港法律界的發展十分重要。香港也須提高對內地的研究和理解,才能為香港未來發展,為香港法律界開拓業務,爭取更多機遇。

他舉例說,澳門對內地的法律系統、司法制度,以及整個話語體系研究得十分通透,所以,澳門回歸之後,其面積比回歸前擴大了三倍,在抗疫方面也展示出澳門的自信。「有一次廣東省將澳門的關封了,次日澳門特首說,對廣東省的抗疫制度非常失望,之後第二天就重新開關。他們為甚麼有這種底氣say no?在現在的『一國兩制』的憲制框架之下,say no是很重要的。」

陳晓鋒認為,香港也要有澳門那樣的自信,敢於從自己本身的香港價值出發,敢於與內地相關部門和持份者講清楚,香港這一套制度是怎樣的。而這種自信,就必須建基於對兩地的法律制度和話語體系的充分了解之上。

大律師公會與內地「斷交」多年

陳晓鋒提出五個不變,促進業界發展。
陳晓鋒提出五個不變,促進業界發展。

擺在法律界面前的一項重大的問題是,如何建立與內地的良好關係。前大律師公會主席譚允芝曾經慨嘆,自戴啟思出任公會主席後,公會與內地的交流活動可謂寸步難行,幾乎全面停頓。一些業內人士亦擔心,他們的專業發展會因此而受到阻礙。陳晓鋒提出,假如他能當選法律界議員,首要的事情,就是協助改善香港法律與內地的溝通,要帶領香港法律界代表團訪京,還將建立香港法律界與內地法律界、中聯辦及內地官員定期或不定期的溝通機制。

「大律師公會與內地法律界已很久沒有接觸,如何破冰,這個是我未來,如有機會進入議會一定要做的事。我的想法是,如果做了議員,先帶一批資深大律師、大律師,先去北京訪問,先行破冰之旅,尋求一個出路。」

融入大灣區仍須保留香港特色

陳晓鋒認為,融入大灣區仍須保留香港特色。
陳晓鋒認為,融入大灣區仍須保留香港特色。

陳晓鋒認為,未來香港的法律界應該不分黃藍,回歸到法治的初心,這套價值觀不分顏色,不論大律師公會也好,內地的法律界也好,溝通是最重要的。他說:「我當了議員之後,會嘗試去建立溝通,定期聯絡,令大律師公會、香港法律界、中聯辦官員、內地官員、內地法律界有定期的碰面。」

在新時代下,香港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融入大灣區發展。陳晓鋒指出,有些人認為,與內地融合就是要讓香港與內地全面接軌,但他認為,在這樣的時刻,香港反而應該保持自己獨特的優勢,要有自己的角色。

「很多人說香港要融入大灣區,我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因為香港本身就是大灣區內最核心的城市。大灣區令香港的市場變得更大,我們可以服務的人群多了。大灣區裏面所有的法律制度中,香港與國際的接軌是最近的,香港有大量的涉外的服務人才,所以在這方面香港的法律界有這樣的能力帶領整個大灣區的法律界走向世界融入國際,這才能發揮香港的優勢。」

香港是歷史送給中國珍貴禮物

陳晓鋒(右)出席大灣區活動,左為前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
陳晓鋒(右)出席大灣區活動,左為前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

他認為,在「一國兩制」的憲制架構之下,香港的普通法體系,以及法治、人權、民主的核心價值十分可貴,這些價值與內地及其他國家和地區很不同,他說:「我認同香港是歷史送給中國的一份最珍貴的禮物,雖然初期是痛苦的,而香港今日能夠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更是以香港司法制度的獨特傳統和優勢為基石。」

他亦認為,香港的法治理念仍然值得內地學習借鑑。內地有四個經濟特區,包括深圳、珠海、廈門、汕頭,其中深圳發展得最好,原因就是深圳靠近香港,受到香港法治理念的影響,在社會管理的許多層面,參考了香港的法律規定,然後再發展進步。他認為,香港是一個具有先進法律服務的地區,可以與內地法律同業互相學習促進。

五「不變」促業界發展

談及香港本地法律業界的發展,陳晓鋒認為,法律界最大訴求是「不變」,因此,他這次參選提出的競選口號也是「不變」。他解釋說,法律界希望香港的法治的價值觀、普通法制度、「一國兩制」不變,始終可以保留自己與內地不同的價值,與內地不同的功能,他們最希望不變,始終這一系統在香港已運作了幾十年,有其存在的客觀事實和價值,香港之所以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其實有賴於法治的基礎。

但是,陳晓鋒強調,不變不是停止,不變是為了發展。他提出五個不變去促進業界發展:第一是守法治不變,守護法治這套價值觀不變;第二是護傳統不變,比如,大律師制度與律師制度是否要合併,我覺得暫時未看到有合併的需要,如果真的有合併的需求,必須先收集大家意見,經過充分的討論之後,去尋找一個方案才更好,這些傳統的東西應不變;第三是秉公義不變,公義的東西要堅定,這也不能變;第四是尋破冰不變,大律師公會與內地法律界須破冰接觸;第五是求創新不變,期望為法律業界引入新技術,提高法律服務的效率。

協助引入科技提高法律服務效率

陳晓鋒希望協助引入科技,提高法律服務效率。
陳晓鋒希望協助引入科技,提高法律服務效率。

陳晓鋒也是從事科技行業的法律人,「我既懂科技又懂法律,我知道AI人工智能、大數據,是法律服務中可起的作用非常大,如果可以將大數據與AI引入法律服務,成為其中一個技術,可以大大地提高法律服務的效率。」

陳晓鋒舉例說,香港法律業界的科技系統顯得較落後,以澳洲為例,澳洲法律界的電子化程度很完善,法官可以在自己辦公室內,處理囚犯的保釋申請,囚犯可以先將電子資料傳給法官,法官看了之後再透過視像對話與囚犯交談,再決定是否批准保釋。澳洲的法庭翻譯系統也很先進,支持多種語言,不論是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日本人進入法庭庭審時,只要戴上一個耳機看着屏幕,就可以實現所有人用同一種語言,這方面香港不是太完善,這是下一步要做的。

爭取政策支援中小型律師行

陳晓鋒亦指出,近期在爭取提名的過程中,曾拜訪過不少中小型律師行,拜會過多位業界人士,他們普遍反映,政府對中小型律師行的支援不足,比如在科技支援方面,法律文書電子化方面的配套,業務已很飽和等等,如果他能當選立法會議員,將會推動政府制定更多的政策措施,支援中小型律師行,支援年輕律師的職業成長。

備註:立法會法律界參選人除陳晓鋒外,還有前律師會會長林新強。

69130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