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新秀】(1)立法會補選6人爭4席 候選人政綱實力大比併

立法會選舉委員會界別補選12月18日舉行,6名候選人角逐4個議席,其中3人具有創新科技背景、3人來自傳統政黨,多人均有參選經驗。
《堅雜誌》訪問全部6名候選人,面對競爭有人表示自己雖是「政治素人」,但會「在打仗中學習打仗」;有人指自己學者出身,但並非活於象牙塔中,亦冀在議會出一分力;有人則揚言要進入議會,打破部分人誤以為選委會界別議員都是「橡皮圖章」的印象;亦有候選人希望提升香港的中醫藥及文化產業。

文:馮惠詩 圖:黃冠華

創科學者孫東辭去議員一職加入政府,今次選舉亦有多名具創科背景的候選人。
創科學者孫東辭去議員一職加入政府,今次選舉亦有多名具創科背景的候選人。

現屆立法會上任近1年,適逢政府換屆,4名原為選委會界別的立法會議員「轉跑道」加入政府,包括時任民建聯議員張國鈞出任律政司副司長,原為工聯會議員麥美娟出任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原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孫東,以及本身是會計師的林智遠就分別出任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和審計署署長。

因應4個議席出缺,政府於12月18日舉行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補選,有權投票的選舉委員會委員以不記名方式投票,每一選票選出不多於亦不少於4名候選人,最終得票最多的4名候選人於補選中當選。

今次補選的提名期於11月14日結束,共有6人報名參選,包括現為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的黃梓謙、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Save HK」網上群組創辦人兼新民黨成員何敬康,分別代表工聯會及民建聯出選的香港IT人協會理事長李廣宇及註冊中醫師陳永光,以及商湯科技香港公司總經理尚海龍。何敬康、李廣宇、陳永光有政黨全力支持,李、陳二人與黃梓謙均非首次參加立法會選舉。而黃錦輝、李廣宇及尚海龍都有IT背景,似是「衝着」原本孫東的一席而來。

1號 黃錦輝(獨立候選人)︰ 加快中港兩地創科合作步伐

黃錦輝認為現時議會缺乏熟悉科研教育、懂把科研成果落地及與大學關係密切的議員。
黃錦輝認為現時議會缺乏熟悉科研教育、懂把科研成果落地及與大學關係密切的議員。

與孫東背景較為相近,都是學者出身,曾成立創科公司的黃錦輝坦言,2021年12月立法會選舉,作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亦是選委的他當時已看重香港創科發展,故當時投票予既是學者,亦曾創業的孫東,希望香港創科有更好發展。孫東加入政府出任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他希望可以有人「填番個位」,在「望來望去」和朋友鼓勵下,決定挺身而出參選,他強調創科是香港發展「重中之重」。

今次補選其中3名候選人均具創科背景,問黃錦輝覺得自己有何賣點?他說,自己背景與孫東相近,孫東出任局長後,議會就缺乏懂科研教育、科研落地,與大學關係密切的人,而他就是要彌補這個空缺。

不是活在「象牙塔」的科學家

黃錦輝(右)成立的科創義工聯盟疫情期間多次舉行送贈物資等活動。(科創義工聯盟圖片)
黃錦輝(右)成立的科創義工聯盟疫情期間多次舉行送贈物資等活動。(科創義工聯盟圖片)

黃錦輝專長研究人工智能(AI)、數據庫及中文資訊處理,當年有份參與研發搜索引擎WiseNews,是該公司始創人之一。他表示現時講求數碼化經濟與數據處理,正正就是其強項。黃錦輝本身亦是深圳科學技術協會常委,他相信如能進入議會,在加快兩地創科合作步伐,例如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等項目都能夠幫到手。

選委會界別被認為是社會各界精英,會否不夠貼地?黃錦輝強調,他雖然是科學家,但並非活在「象牙塔」中,過去一直有推動把大學科研產業化,亦成立了香港科創義工聯盟,新冠疫情期間亦有提供網上義教,上門協助佩戴抗疫手帶,每月組織年輕人參與露宿者送暖行動等等。他認同需要面對群眾:「每人都有自己的專業,但都要關心社會。」

5號尚海龍(獨立候選人)︰ 告訴香港青年創科有路可行

海龍稱自己是成功的創科產業案例。
海龍稱自己是成功的創科產業案例。

同樣具創科背景的尚海龍12年前透過專才計劃由內地來港,原本在中資電訊公司工作,其後加入商湯創業。經過6年時間,商湯已由「獨角獸」成為上市公司,他以廣東話接受本刊訪問時形容自己是「港漂」專才「成功的創科產業案例」,參選就是想把這些價值和經驗分享給香港青年及企業,成為「role model(榜樣)」,以自己的專業貢獻社會。

沒有政黨背景,助選團由同學、朋友組成,大家都沒有選戰經驗,尚海龍說自己是「在打仗中學習怎樣打仗」,報名參選當日早上,他還在「撲」提名。尚海龍承認相比起有政黨支持的候選人有點「輸蝕」,因政黨在選委會有一定「鐵票」,自己卻連哪些人是選委都不清楚,但他認為這也有好處,一來沒有政黨包袱,二來別人會有興趣了解他為何參選,可以有較深入交流。

「補短板專家」協助青年創業

商湯科技由「獨角獸」成為了上市公司。(商湯科技網站圖片)
商湯科技由「獨角獸」成為了上市公司。(商湯科技網站圖片)

政治素人不代表沒有政治素養,尚海龍認為有政治素養的人會「多看兩步」,不會因今日的困難、曲折而放棄理念,他的「賣點」就是有「非常有價值的經歷」,亦有公共治理能力。尚海龍以商湯上市為例,當中其實經歷了很漫長時間,他認為這成果「來得遲」,所以希望透過參選,盡快把經驗貢獻予社會及業界,協助政府精準施政,令創科產業發展得更快。

「R(research研究) and D(development發展),『D』太弱。香港創科大品牌太少,香港在『D』方面要補短板,我就是補短板專家。」過去5年他亦協助孵化了80多間香港青年創科企業,他想告訴香港青年,創科是有路可行。

尚海龍強調,自己不是甚麼範疇都懂,相信選委亦不想選一個表面圓滑、四不像的人出來,所以他不想扮專家,只希望從自己專長出發,用科技去幫各行各業。

6號李廣宇(工聯會)︰加快青年及人才政策配套

李廣宇認為曾從事不同行業是其優勢。
李廣宇認為曾從事不同行業是其優勢。

沒有政黨背景的黃錦輝、尚海龍是單打獨鬥,同樣在IT界多年,擅長數碼轉型的李廣宇背後就有工聯會支持。去年曾角逐立法會勞工界議席的他,曾被質疑當時參選未有申報政黨背景。對此,李廣宇解釋當時是得到IT人協會全力支持,該會亦是工聯會屬會。他強調上次參選是很好的體驗,而今次參選的選委會界別則是跨行業,相信有工聯會支持會更好。

李廣宇多年來曾為不同範疇的企業做數碼轉型,包括中華電力、飲食資訊網上平台OpenRice、求職平台JobsDB、地產代理商等等,現時出任一間金融公司的數碼策略總監。李廣宇認為這是他的「優勢」,過去的經驗有助他與不同行業、不同階層人士溝通,在選委會界別更容易明白不同訴求。

議員應以香港整體利益為重

有候選人認為本港各行各業都面對人才問題,需加強培訓人才。
有候選人認為本港各行各業都面對人才問題,需加強培訓人才。

李廣宇基層出身,他認為現時香港青少年遇到很多迷惘,因此政綱中他提到要讓創科「落地」,培養青年發長︰「IT人才現在比較缺乏,不同行業亦都面對人才流失,所以在人才培育上,我們更要加把勁。」他希望透過自己向上流的經驗,給予年輕人自信。

原本已計劃年底透過工會與院校合作,向大專院校及中學生推廣IT行業,李廣宇表示若能加入議會,會首先倡議加快青年及人才培養,希望在多元化產業下,不同行業都有人才政策配套。

李廣宇認為現屆立法會已比以往議會運作更為有效,但仍可以有更多跨政黨溝通合作。現任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的工聯會「大師姐」麥美娟曾經說過,立法會不是橡皮圖章。李廣宇認為政府推行政策時,議員應以香港大局為重,探討怎樣才能令香港得到最大益處,而非去當橡皮圖章。

2號陳永光(民建聯)︰發展中醫產業弘揚中華文化

陳永光認為隨着中醫醫院落成,有很多政策及法例需要配合。
陳永光認為隨着中醫醫院落成,有很多政策及法例需要配合。

同樣得到政黨全力支持,本身是註冊中醫師的陳永光,曾於去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出選醫療衞生界,今次再接再厲,主要是想把中醫業議題帶入議會,甚至透過中醫弘揚中華文化,將香港打造成中醫藥旅遊點及業界交流中心。

陳永光表示,經過近3年疫情,香港正步入重新開始的關鍵時刻,香港面對國家發展帶來的機遇,同時亦面對挑戰。在疫情期間,中醫界發揮了很大作用,他希望以自己的專業服務香港、服務國家,所以再次參選。

在第5波疫情期間,陳永光與中醫業界參與了線上診斷、上門贈藥、免費復康治療、中醫到安老院舍診治的先導計劃及活動,他感覺到整個社會對中醫的接受程度增加不少,亦紓緩了公立醫院急症室的壓力。

2025年,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會相繼落成,他相信將來會有不少政策及法例需要配合。陳永光舉例,現時中醫師沒有轉介權,如病人需要照X光、驗血等等,還是要靠西醫轉介,將來中醫醫院啟用,相信有需要修例賦權予中醫師,而未來中醫學額亦有可能需要增加,這些都需要有業界代表參與討論。

發展中醫觀光帶動旅遊業

疫情期間中醫界發起贈醫贈藥等活動,市民對中醫藥接受程度亦增加。
疫情期間中醫界發起贈醫贈藥等活動,市民對中醫藥接受程度亦增加。

陳永光認為中醫藥是中華文化一部分,香港不僅可以發展中醫藥產業,亦可以帶動旅遊業:「香港中醫有幾百年歷史,例如東華醫院,正是香港早期的中醫院。中醫藥方面,有上環高陛街、滋補節,亦有很多具歷史背景的文物。我們可以透過這些打造旅遊景點,向外國推廣,既可發揮中醫的中華文化優勢,亦可帶動旅遊業。」

本身是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客座副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的陳永光認為,香港一直有很多傳統品牌中藥,如政策上配合,可以將香港中醫產業推到國際,同時亦能把中醫文化帶到全世界。

3號何敬康(新民黨)︰關注青年發展及大灣區融合

何敬康認為選委看重的是參選人的政綱及理念。
何敬康認為選委看重的是參選人的政綱及理念。

2019年政府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社會風波,何敬康當時創辦Facebook專頁「Save HK」,是建制陣營內會員人數最多的的網上平台,人數一度高達18萬。其後他加入由行政會議召集人兼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創立的新民黨,成為了該黨中央委員。不過自參選以來,何敬康最引人關注的卻是他的家族背景,原來他是澳門首任特首何厚鏵的侄兒。

何敬康受訪時表示,參選的初心是源於他出身於一個愛國愛港家庭,祖父曾教誨他「無國便無家,無家便無我」。因此何敬康立志,當有能力、有機會時,必定要回餽祖國、貢獻祖國,堅定不移支持一國兩制。

雖然家族背景顯赫,但何敬康相信選委看重的是候選人的參選政綱及理念,而他特別關注青年發展、大灣區融合及說好中國香港故事,認為三者息息相關。

與年輕人分享國內創業經驗

葉劉淑儀(右)與何敬康(左)在一次訪談中結緣。(葉劉淑儀Facebook)
葉劉淑儀(右)與何敬康(左)在一次訪談中結緣。(葉劉淑儀Facebook)

「年輕人就是我們的未來,但過去這兩年因為疫情,有很多發展機會拖慢了,很多時間表都要延長,很多年輕人可能覺得,他們發展機會的窗口越來越遠,沒有信心。所以我希望站出來,告訴年輕人首先就是要有信心。」

香港作為一國兩制中心點,亦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物流中心,何敬康認為非常有優勢,在大灣區的發展中,香港會佔很重要一部分,發展空間無限。何敬康曾到新疆創業,經營風力發電生意,在內地從商10年,對內地營商環境非常熟悉,他認為自己可以與想到大灣區發展的年輕人分享經驗,告訴他們香港優勢是甚麼,在大灣區發展有何渠道,以及每個城市的生活訊息等等,讓年輕人自己評估。

何敬康深切明白到港商在內地做生意面對的挑戰,以及年輕人有何關注,他認為自己在港澳及內地的人脈,可方便他協助中小企及青年發展,這就是他在眾多候選人當中的優勢。

4號黃梓謙(獨立候選人)︰借助雙創輸出中國文化

黃梓謙表示再次參選立法會是為了身體力行去履行承諾實現政綱。
黃梓謙表示再次參選立法會是為了身體力行去履行承諾實現政綱。

身兼多個政府公職,亦是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的黃梓謙,今次是第三次參加立法會選舉,是6名候選人當中最年輕。現時39歲,但參選經驗最多,更是唯一曾經參選過選委會界別的候選人。屢敗屢戰的他表示,每次參選都花很大精力寫政綱,政綱融入了市民及支持者建議,「一份政綱就是一個承諾」。

今次選舉多名候選人都具有創科背景,黃梓謙強項在文化體育,2012年創辦了凝動香港體育基金。他認為今次選舉是要找到一個為香港發展提供新動能的組合,他希望用文化激活所有經濟增長潛力,令香港百業興旺。

黃梓謙認為國家過往全力發展農業、工業、金融、科技,到現在最重視的是如何把文化軟實力輸出到全世界,建立文化自信。黃梓謙提出「文化+」的概念:「把文化場地,如西九龍文化區等等,建立旅遊場景,吸引多些旅客來港。」

參選是身體力行去履行承諾

黃梓謙(左三)在2012年成立了凝動香港體育基金。
黃梓謙(左三)在2012年成立了凝動香港體育基金。

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發展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黃梓謙倡議要以外國可以接受的方式,將中國文化輸出。他認為文化安全亦是國家安全的重要領域,要從小朋友教育開始。他舉例,英國人從小讀莎士比亞、狄更斯;而美國有軟實力品牌谷歌、迪士尼、NBA等等。在他心目中,中國和香港亦可產生同樣效果:「創科加文創,雙創就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最大動能。」

問到再次參選會否壓力很大?黃梓謙說,10年前成立體育慈善基金,一直叫在奮鬥中的基層青年保持運動員精神,就算今次取得獎牌,下次仍須進步;如果未能取得獎牌,亦不能退縮。黃梓謙反問,如果自己都做不到這一點,又如何成為年輕人榜樣?

黃梓謙是眾多候選人當中,唯一參選過選委會界別,他相信如果今次成功,就可以傳遞一個訊息,說明有挫折不要緊,只要站起來,改進自己,社會一樣會給你機會,一樣可以成就大事,這代表了香港人的奮鬥精神。

94227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