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綠色殯葬,食物環境衞生署早前推出「人生學堂」活動系列,透過多元化的形式鼓勵市民考慮選擇綠色殯葬,及早規劃身後事,其中一個活動便是透過認識社區特色景點反思生死的「尋生‧論死」社區深度遊。
該活動由殯儀社企「一切從簡」負責,其中於2025年1月,便選擇了參觀深水埗區內的建築物或為人熟悉的地標,成為該區獨有的「生與死」深度遊;同時間由導遊說出並非人人皆知的故事,結果深受市民歡迎,推出不久十多個位的名額便告爆滿。負責帶隊的生死教育顧問伍桂麟表示,希望大家能多認識自己的社區,有時候對自己生命的反思也會有幫助。

認識區內特色景點及設施



是次「生與死」深度遊主題為「濟世為懷‧生老病死」,會參觀深水埗北例如醫道惠民醫館、嘉頓麵包、寶血醫院、社區客廳和長沙灣政府合署等。相信大家也知道,位於該區的嘉頓中心自1938年屹立至今,是區內數一數二的地標,陪伴大批港人成長,但又是否知道二戰時期日軍侵佔香港期間,這座建築物曾7日每日24小時不間斷地製作軍糧予軍人去打仗時使用;有關「生命麵包」的歷史,伍桂麟指也會在參觀期間特別提到。
除了嘉頓中心,伍桂麟會去深水埗公園那邊,即麗閣邨到長沙灣政府合署、西九龍中心附近位置,其實以前是軍營,也會與大家談談軍營的歷史;而這軍營絕不簡單,除了曾經是英軍軍營,於日軍侵略香港時期,也曾經做過刑場:「所以我會講述這段有關生死、有關打仗的歷史」。
輕鬆一點的「生死教育」

伍桂麟表示,「尋生‧論死」社區深度遊希望能夠讓參加者認識社區的同時,也認識到「生老病死」觀念,另外就是讓他們明白到現今政策或服務模式的轉變,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出現。他說:「我覺得有關生死教育的切入點,可以多樣化一些,甚至一些很『象牙塔』的東西也可以,同時間也希望可以輕鬆一點去讓大家認識生死教育,令到大家可以輕易進入這個門檻,繼續開始思考。」
伍桂麟表示深水埗區不算太大,在該區甚麼地方起步也會很有趣,並直言未來有機會再舉辦的話會考慮開辦第三條路線,例如先在港鐵太子站出發,再經醫局街一路走過去,從而了解該區域的歷史:「我覺得這樣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