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漁業歷史悠久,近年更融會旅遊、美食、娛樂、文化、生態及科學元素,蛻變出「休閒漁業」的鮮活概念。由社會企業「街坊帶路」主辦的「漁家嚮導」項目,獲漁農自然護理署漁業持續發展基金資助,致力推廣這種嶄新的漁業持續發展形態,更率先在南區實踐,建立以休閒漁業為本的社區平台;並特此於5月10日至11日一連兩天舉辦第二屆「南區漁樂節」,以節慶的形式連結各界,攜手在這片漁業重地呈現香港休閒漁業的多元新貌,分享漁家故事,讓民眾對於漁民文化有更真切和一新的體會。





今年的「南區漁樂節」,「漁家嚮導」聯乘多個本地單位,於節日期間舉辦一系列融合漁民生活及傳統文化的活動,包括有本地新鮮漁產品展銷、香港仔魚市場導賞、太白海鮮舫觀魚船導賞、手釣技巧示範及各式各樣適合一家大細的「玩、學、遊」工作坊,例如海洋生態拓印、貝殼繪畫、處理新鮮漁獲示範等;還有音樂舞蹈表演、講座等。
「漁家嚮導」亦邀請了漁農自然護理署助理署長朱振華、躍動港島南辦事處總監楊麗芳、南區民政助理專員陳芷羚與一眾嘉賓到場支持,為街坊揭幕這個休閒漁業同文化的體驗之旅。
漁家嚮導項目總監譚健樂表示:「休閒漁業是一種新的漁業模式,結合漁村文化、漁業資源和旅遊體驗,將漁業融入觀光、娛樂同教育,為市民提供有趣又具啟發的體驗。漁業不單是生產,還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體驗。我們希望透過今次南區漁樂節,讓更多人感受到漁業的多樣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