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生多宗建造業工人遭欠薪個案,引起社會關注。對於建造業為何會出現拖欠工人薪金的情況,社會上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政府須介入,查明原因,並以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保障工人合法權益。而建造業工人被拖欠工資,又引發社會對輸入外勞政策,提出質疑,認為在本地勞工也被拖欠工資,生活未有充分保障的情況下,應檢討相關政策,停止輸入外勞。實情到底如何,也須有全面的調查。但輸入外勞政策,事關本地整體經濟和社會長遠發展,宜慎重處置,不能輕易言廢。
建造業工人被拖欠薪金的事件,近期接連發生。油塘高超道8月28日有約30名工人堵路追薪,有工人稱被拖欠7月份的薪金,工人懷疑有負責人失蹤。8月26日,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有地盤爆發工潮,二號客運大樓擴建工程地盤內,約80名負責建造天幕的工人被拖欠7月薪金,涉款約400萬。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日前表示,7月份有逾10個建築地盤出現勞資糾紛,涉及500名工人被僱主拖欠薪金至少3個月,涉及欠款逾3000萬元,涉及多個分別位於新界、港島區的地盤。
建造業接連發生工人被拖欠薪金的事件,令人關注,事件的背後到底涉及哪些因素,同樣值得關注。一些人將連串事件的原因,歸咎於整體經濟不景氣,本地工程項目減少,私營工程量較去年同期大幅度減少,銀行放貸趨於謹慎,以致相關工程公司的資金緊張所致。亦有人指出,原因是2014年立法會出現「拉布」,導致工務工程批出量減少,市場出現價低者得現象,令公司蝕錢,今年經濟差,就令分包商收唔到錢,導致資金流問題。當然,當中亦會涉及因建築工程質量和完成時間,以及分判公司本身問題等多種因素,不能一概而論。
因應近期出現的拖欠工資問題,政府必須加以重視,及早介入調查,協調各方關係,協助解決問題。如果是銀行貸款過於謹慎,則可透過促進溝通,解決問題;如與工務工程批出量減少有關,則應從如何加快工程審批入手,解決業界的困難;如果涉及一些公司的內部管理、個人操守問題,則須加強監察,嚴格執法,打擊不法行為入手,保障工人權益。總括而言,就是要因應實際的情況,加以分析、研究和解決。
建造業工人被拖欠薪金,引發社會對輸入外勞政策的討論,有工會組織及社會輿論認為,鑑於本地建造業工人存在被拖欠工資的問題,以及行業內工人的開工不足和失業率有所上升,政府應立即停止輸入外勞政策,以保障本地工人的權益。
這一問題須理性看待,本地建造業工人被拖欠薪金和開工不足、失業率有所提升,到底是短期的現象,還是長期的趨勢?如果如業內人士所說,主因是前幾年立法會「拉布」所致,那就不應該輕易改變輸入外勞的政策。
有人力資源研究報告指出,未來香港總體上仍然面對人手不足的問題,酒店、餐飲、物業管理及房地產開發業、建築、工程和建造業為最難招聘的三個行業,除了應加強本地勞工培訓之外,輸入外勞仍然是不能缺少的選項。
着眼長遠,本港正在建設北部都會區,一部分工程已經加快上馬,例如河套區的港深科技園,以及新田科技園區等,此外,為從整體上解決「居住難」等民生難點問題,也將加快興建公屋,加快推進舊區改造,整體上看,總的趨勢未致十分悲觀,建造業仍將會有較大的人手需求。
一項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須有一定的穩定性、連貫性,才能發揮較好的效果,不能因為落實政策過程中,出現短暫的不利因素,輕易地改變,甚至叫停,否則不僅輸入外勞政策會遇到重大挫折,連帶政府的公信力也會受損失,須慎重對待。
輸入外勞的政策不能輕言取消,但執行的力度則可因應時勢作出調整。建造業進入低潮期,政府應可以稍微放緩輸入外勞,以適應形勢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