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的投票即將在周日(19日)舉行,這次選舉是完善香港選舉制度之後的首次立法會選舉,也是香港民主政治發展的重要一步,市民要用好手中的選票,推動香港民主政治走好這一步,邁向更美好的未來。香港是一個經濟發展,教育普及,市民質素高,政治意識和公民意識成熟的國際化大都市,民主是市民普遍認同及一直追求的價值,而民主其實並不虛幻,就在每一位選民的手中,用好自己手中的一票,就能為香港民主政治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今年的立法會選舉由10月30日提名期開始展開,走到今日已經到了競選的最後階段,從社會上的情況看,這次選舉競爭激烈。多個選區的多位候選人,在競選期的最後階段紛紛推出「告急」文宣,並且在選區內擺設多個街站,又向選民郵寄選舉單張,宣傳自己的參政理念,爭取選民支持。從目前的情況看,今年的選舉,沒有哪位地區候選人有必勝的把握,不論是具有廣泛知名度的政黨領袖、現任議員,還是網絡紅人、意見領袖,以及政壇新秀,大家都在最後階段,盡自己的努力,爭取每一張選票。
選委會和傳統功能界別的候選人,則外弛內張,集中資源和力量走訪選委、社團及各機構、各企業、各選民,向選委及各自界別內的選民作宣傳推介,務求精準有效,競爭同樣激烈。
完善了選舉制度之後,今年的選舉顯得更民主,吸引了更多不同階層的新人參選,展現出新氣象。在地區選舉方面,新選制以雙議席單票制取代比例代表制,候選人必須盡可能多地爭取最多的選票,才有取勝的可能。相比之下,過去的比例代表制,候選人只需取得一定比例即可穩勝,伴隨而來的則是計票、配票、過票等選舉操作,選出的人選,未必是得到最多數人支持的人選。
功能組別的選舉模式沒有多大變化,但新選制之下卻吸引了更多人參與競爭,出現前所未見的所有界別都有競爭,無人可以自動當選的情況,民主競選的氣氛熱烈,民主選舉更進一步。
選委會界別是新的界別,參選這一界別的53位候選人中,包含了來自社會不同階層,不同界別的人選,既有商界的領袖,也有在基層服務社會的巴士司機、工人等;既有學界的知識分子、智庫的研究員,也有經驗豐富的資深參政者;有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也有長期居留香港,歸化中國籍的外籍人士,還有新來港定居的「港漂」……,可以說是代表了香港社會的各個層面。由這些人自由競爭,產生的選委會界別的40個議席,是具有廣泛代表性的,能充分體現民主。
香港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城市,市民的教育水平高,政治參與意識高,公民意識和責任感強,是適合發展民主政治的大都市。民主也是香港市民高度認同的核心價值,在回歸以前,香港市民就已經開始爭取民主,希望市民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政治,參與社會治理。但在英國殖民管治時期,根本不可能實現民主。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市民真正當家作主人,依照《憲法》、《基本法》落實了民主選舉產生特首和立法會,民主有了實質的發展。
但是,在過去一段較長的時期,民主被曲解,偏離了「一國兩制」的正軌,被少數反中亂港勢力用作爭奪香港管治權,破壞「一國兩制」,以及對抗中央,分裂國家的工具,令民主政治發展進程受到嚴重扭曲,遭受挫折。
中央完善選舉制度之後,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香港的民主政治才重回「一國兩制」正軌,在新的選舉制度之下,香港已於今年9月順利舉辦了選委會界別分組選舉,現在又到了立法會換屆選舉的關鍵時期,走好這一步,對香港的民主政治發展至關重要。
民主並不是虛幻的東西,就在每一位合資格選民的手中,用好自己手中的選票,選出真正代表市民的人選,參與香港的管治,就是實實在在地踐行和推動香港的民主。香港未來經濟要更繁榮,更具有國際競爭力,社會要更公平、和諧、穩定,這些都離不開民主的政治,而民主政治只能靠香港市民自己建設,周日出來投票,就是為香港的民主投上信任的一票,為香港的民主政治添了磚加了瓦,貢獻了自己作為香港一分子應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