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皇粥店突然宣布全線結業,在香港社會引發連串話題。這家具有33年歷史,全盛時期曾在全港全區都設有30多家分店的飲食業翹楚,抵不住消費模式轉變之下的艱難市道,最終要全線結業,令人唏噓,也帶來啟示,「一招鮮,吃遍天」無法適應時代變遷,企業只有保持敏銳觸覺和創新精神,才能經受住考驗。此外,這家企業突然倒閉,拖欠逾百名員工薪金、強積金等,涉款總數逾800多萬元,令人關注勞工權益能否得到應有的保障。

回看海皇粥店創業的歷史,這家於1992年創業的飲食界企業,它的成功在於善於把握機遇以及敢於創新,創業者把握住當年取締大排檔的政策機遇,用現代化的連鎖店模式,要求員工穿着整齊制服,建立開放式透明廚房,讓食店可看到製作粥品、腸粉、油器的全過程,為粥這一傳統的食品,加上現代化的包妝,戴上時尚的冠環,走出落伍的大排檔,走入時尚的連鎖店,因而迅速走紅。創業者當年亦成功地改變了消費者的習慣,讓粥品由早餐的飲食需求,轉變為「一日三餐」的需求,拓寬了市場,提升了競爭力。

過去30年來,海皇粥店在亞洲金融風暴和金融海嘯兩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以及沙士和新冠兩次世紀大疫情中沒有倒下,卻未能抵抗得住消費模式轉型的衝擊,確實令人唏噓。社會上更有不少人擔心,還會有多少家商舖和企業,抵不住時代變遷的衝擊。
衣食住行是每個人都離不開的基本消費,不論時代怎麼變,改變的只是消費的方式。當年大排檔被取締了,並不意味着人們都不再有吃粥的需求,只不過希望有更衞生舒適的環境,海皇粥店的創業者把握住這一點,憑着敏銳觸覺和創新意識,為傳統粥舖闖出一條新路,也為自己開創了一番事業。今時今日,在信息技術的衝擊下,電子消費模式逐步取代傳統模式,而海皇粥店卻未能再次以敏銳和創意抵擋住時代變遷的衝擊,很顯然,「一招鮮、吃遍天」已經無法適應現在這個時代的發展需求。
海皇粥店的結業帶給同業及香港商界的重要啟示,就是要不斷緊跟時代變化,不斷抓住新的機遇,同時也需不斷創新,在傳統中增添新意,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要求,才能經得起考驗,創出商業奇蹟。
海皇粥店結業引發的另一個話題,就是如何更好地保障勞工權益的問題。它突然宣布結業,令百多名員工遭受損失,勞工處指,接獲逾80名員工求助,反映遭拖欠薪金及解僱補償等,追討金額超過800多萬元。積金局亦披露海皇未有為約130名員工繳交部分強積金供款及附加費,涉及金額約57萬元。
海皇粥店出現經營困難和財務惡化的問題,並非突發事件,而是早已持續了一段時期,但企業沒有採用積極的方式,妥善處理好員工合法權益,反而以突然結業的方式,拖欠員工薪資,可以說是極不負責任的做法,而將他們向員工欠下的薪資推給破欠基金,轉嫁給社會,同樣令人難以接受。政府部門應介入調查,讓相關企業的負責人承擔起應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