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塑」雖不便但意義重大 社會應積極響應

今日(22日)是「世界地球日」,本港由今日起實施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及其他塑膠產品。這項俗稱「走塑」政策落實的首階段,餐飲處所禁止向顧客提供9類即棄膠餐具,商戶不可派發即棄膠雨傘袋,不許銷售即棄塑膠棉花棒、牙籤、牙線棒等用品,酒店亦不可向住客免費提供即棄樽裝水、洗漱梳妝用品。「走塑」政策難免為給市民和遊客帶來一定的不方便,也可能會令部分食店商戶經營成本受到影響,但「走塑」對於環保具有重要意義,市民、商戶應積極響應,靈活應變,支持這項政策。

香港的生活節奏快,居住環境狹窄,大量使用即棄的塑膠用具,早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也因此產生大量的塑膠垃圾,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應引起社會的重視。

根據2022年《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本港每日有2,369公噸廢塑膠須送往堆填區,其中膠餐具棄置量達227公噸,數量驚人。改變市民的生活習慣,減少使用即棄的塑膠用品,減少產生塑膠垃圾已經是不可迴避的問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強調,政府實行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和其他膠膠產品政策,是希望社會慢慢建立起「走塑」文化。

建立「走塑」文化,是一項移風易俗的工程,無可避免會給市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一些不習慣、不方便的問題,也會有一些食店、酒店、商戶,因為要尋找合適的替代品,有可能會導致營成本上升的問題,因而,這項政策落實之初,也會引發一定的社會反應,甚至也可能遇到一定的阻力。

在落實「走塑」政策之前,社會上、網絡上已經出現一些挑撥社會情緒的輿論和各類貼文、圖片和短片,展示用以替代即棄膠餐具的用品,如何不堪,給人們帶來多大的不便,在社會上引起一些議論。

不過,這些貼文、圖片和短片中反映出的情況,比如,紙質的刀叉太軟,被湯水浸泡後,無法切割和叉起食物,紙飲管影響飲品的味道等等,大多數只能視為轉型期的問題,只是一部分食肆、商戶暫未找到比較理想的替代品的問題,並非不可解決。目前,市面上尚未有被食店廣泛接受的理想替代品,但相信這也只是一時的問題,只要市場上有這樣的需求,假以時日,總會找到解決的方案。

事實上,市面上也有一些主動應變的食肆,提早做好「走塑」準備,經過比對、測試之後,已經找出較可行的解決方案。比如,選用木質、竹質刀叉湯匙等,大致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亦能達至環保「走塑」的目的。同時,亦有不少食店、商戶及社會團體,積極響應「走塑」,向客戶、市民宣傳環保「走塑」信息,以獎勵「走塑」顧客等多種方式,幫助市民建立新的環保生活習慣,也已產生不錯的社會效果。

社會也應從積極的角度看「走塑」。環保已是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哪個國家和地區能在促進環保方面,領先各國各地,就能站在世界發展的前列位置,建立良好聲譽,甚至引領世界潮流;哪個商家可以更快地適應新潮流,就能最先把握住新的商機,甚至引領行業的發展。因而,積極參與環保,響應和推動「走塑」政策,不能只視為負擔、麻煩,而應視為時代發展需要,香港應積極應變,更要力爭走在潮流之先。

當然,支持環保也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支持「走塑」也不例外,對此,社會也應以理性的態度看待,而不應一概反對。

香港社會正處在走向由治入興的重要轉折期,在這一時期在許多層面都會出現或大或小的轉型和變革,有時會觸動敏感的既得利益,有時會有移風易俗的變動,讓一些人感到不習慣、不適應,但社會各界應從長遠和整體的角度,理性看待各種變化,只要方向正確,方式方法合情合理,就應忍一時之不便,合力促成其事,推動香港更好地發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