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避無可避之爭拗

對於中美貿易戰的看法,它為甚麽發生?為甚麽愈演愈烈?如何應對?如何落幕?這一系列問題,坊間一直爭拗不休!

爭拗點1:貿易戰爆發原因

美國觀點:

中國長期採用不公平的貿易手法,包括:操縱人民幣匯率、設置國內產業壁壘、竊取知識產權、以市場強逼外國公司分享技術,造成美國巨額貿易赤字。

中國觀點:

美國發起貿易戰,目的不是經濟,是政治:打壓中國崛起、阻止中國GDP超越美國、殲滅「中國製造2025」、反制一帶一路大戰略⋯⋯總言之,就是要維護美國的世界霸權。

拆局:

中美貿易戰究竟是美國口中純粹的經濟問題,還是中國認知的政治打壓?世界上政治和經濟永遠糾纏不清,政治的背後往往就是經濟利益;相反,強大的經濟實力亦可轉化為政治能量。你看美國動不動就揮着經濟制裁的大棒,強逼小國為特定政治目的就範,正好說明問題。

爭拗點2:中國應如何應對貿易戰?

鴿派觀點:

國內許多經濟學家、知識分子都對中國的貿易戰策略不滿。普遍看法是,中國態度太強硬,領導層錯估了形勢。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說:「如果從貿易擴散到其他經濟領域,帶來的是經濟危機。如果從經濟向安全領域擴散,帶來的是軍事衝突。一旦蔓延到意識形態領域,帶來的是全方位對抗,所謂的冷戰就發生了。」

中國經濟分析師高善文:「對外開放核心就是對美開放,中美關係對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至關重要。此次中美交鋒有可能會對未來30-50年造成深遠影響,如果中美關係全面惡化,那麼30歲以下年輕人就可以洗洗睡了。」

鷹派觀點:

見諸於黨媒的各樣評論和分析,主流觀點是中國不願打貿易戰,但也不怕打貿易戰,而且中國在這場鬥爭中必然獲勝。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言論,是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的「中國有五大優勢」論:

「我認為中國在這場貿易戰中有五大優勢,包括:第一:我們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定領導和民眾強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社會組織力強。第二:中國擁有全工業化體系。第三:中國體量很大。第四:充分自主戰略。第五:特朗普政府正四處樹敵,繼續下去也很難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

拆局:

雖然鷹派和鴿派的觀點不盡相同,但大家都不會否認,這場貿易戰其實是不可避免。中國想和平崛起,雖然沒有爭霸之心,但絕對會影響全球格局,因此無論在地緣政治、資源分配、意識形態等領域,都會受到強而有力的挑戰。

當然,很多人認為中國不應過早放棄「韜光養晦」的國家戰略,叫囂「大國崛起」,推出「中國製造2025」這樣的計劃來挑戰美國核心利益。

但現實是當2010年中國GDP超越日本之後,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圍堵就無日無之。臭名昭著的所謂「亞太再平衡」就是那段時候的產物。另外,美國總統特朗普甫上任即退出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就是因為要經濟上孤立中國而成立。特朗普之所以退出,是認為TPP美國付出代價太大,他最後選擇了用「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貿易戰來對付中國而已 。

爭拗點3:貿易戰應如何落幕?

其實這點沒有甚麽爭拗,大家都同意問題要透過談判解決。但何時談、如何談、怎麽談,這些都不是操之在我,要視乎美國的態度。至於透過WTO機制解決問題這種一廂情願的說法,面對「美國例外」這種強權思維,就完全顯得蒼白無力。

拆局:

面對現實,中國要有長期作戰的準備,不能夢想別人會因為你「聽話」而放你一馬,日本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部分的妥協與讓步是必然的談判策略,但要堅持國家「發展權」,不能讓中國永遠定位於世界工廠的地位。

最壞的情況是,中國要有心理準備打一場持久戰。很多經濟分析師都認為,時間拖得愈久,對中國愈有利。但無可避免的是,雙方都要付出沉重代價。

諮詢公司安可顧問(APCO Worldwide)大中華區主席麥健陸(James L. McGregor)說:「如果貿易戰最終變成一場消耗戰的話,中國將獲勝,到頭來,我們可能會讓中國恢復偉大光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