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短缺輸入外勞勢所難免 政府須全盤考慮平衡利益

疫後經濟復常,不少行業人手短缺的問題更顯凸出,特首李家超今早(4日)會見傳媒時表示,整體人力短缺對市民生活質素會造成影響,同時也對香港整體競爭力構成影響,政府的不同決策局面在積極研究,年中會公布應對策略。人力資源短缺,輸入外勞已是勢所難免之事,但同時也須考慮對本地人力市場帶來的影響,因而一直存在很大爭議,如何能平衡不同的利益需求,政府須與社會不同持份者做好協商,妥善解決。

香港的一些行業,長期存在人手不足的問題,比如,醫護界醫生、護士人手短缺,安老服務業長期缺少院舍護理員,建造業缺少熟手、半熟手的技術工人,交通運輸界長期缺少的士司機、小巴司機……。

疫後復常,人手缺失問題更顯凸出。建造業議會今年2月公布的人力預測,推算今年缺熟練及半熟練工人約1萬至1.5萬人,技術員、工地監督人員及專業人員等工種短缺約1,000至4,500人不等。

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早前以問卷訪問800家批發零售商,有84.3%的受訪公司表示長期面對人手短缺、招聘困難的情況。各有32.6%受訪公司分別指短缺一至兩成和一成或以下人手,有22.2%公司稱更短缺兩至三成。

港九拯溺員工會亦指,救生員嚴重不足,料因而令全港39個公眾泳灘中,僅18個泳灘提供救生服務。

根據統計處資料,香港勞動人口於2018年中一度突破400.59萬,但2020年跌破390萬人大關後持續下滑,至2022年12月至今年2月最新錄得376.6萬人,較高峰大減23.99萬人。

多個行業人手不足的問題值得政府關注。正如特首所言,人手不足,一方面會對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另一方面也會削弱香港的整體競爭力。而對於現時出現的人手短缺問題,政府仍須全面分析,搞清楚導致人手不足的原因,是短期因素所致,還是一種長期的趨勢,並就不同行業的具體情況,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

對於眼前出現的多個行業人手不足的問題,社會上主要有兩種看法。一種是認為主要的原因是香港人口結構發生較大的變化,人口老化,出生率下降,再加上移居外地的人口增加,令香港出現較嚴重的人手不足問題,只能透過輸入外勞,才可以解決問題。

另一種意見則認為,多個行業長期請不足人手,主要原因在於相關行業的工作環境惡劣、薪酬待遇低,很難吸引本地勞工入行。認為應該大幅度改善工作環境和工資待遇,加強培訓本地勞工,以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
針對這兩種看法,到底各行各業的實際情況為何?政府當局必須要深入研究,查找出真實的原因,才能提出適切的對策,解決問題。

人手不足對經濟整體發展的影響深遠,如果問題不能得到解決,多個行業因人手不足而萎縮,那麼對勞工福祉同樣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相反,如果能因應目前的實際情況,在保障本地勞工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輸入一些人手,反而會因為經濟整體發展,提供更大的就業機會,而從整體上提升勞工的工作環境和薪酬待遇。

而輸入外地勞工,也須有整體策略,比如,從哪個地區輸入勞工,輸入哪些行業的勞工,外勞的薪酬待遇、勞工保障等,以及如何更好地保障本地勞工的薪酬待遇和福祉等問題,都須有全盤考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