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例無損香港法治自由 市民應冷靜情緒解決分歧

(中通社)
(中通社)

修訂《逃犯條例》引起較大的社會意見分歧,6月9日民陣發起的反修例大遊行,參與的人數之多近年罕見,而同一時間,保公義撐修例大聯盟截至6月11日,已得到90萬市民參與網上聯署,支持團體增至三百多個。社會意見兩極化,值得特區政府重視,也有必要同時傾聽兩方面的意見,繼續推動修例之餘,做好社會解釋,化解社會矛盾。

從社會上支持和反對修例的兩方面意見看,令人遺憾的是,兩方面人群都傾向於一種政治立場的表態,對於修訂《逃犯條例》本身,卻缺乏足夠的討論。在這樣的高度政治化的狀況之下,反對的一邊堅持撤回修例,支持的一邊堅持通過修例,事態變得僵硬而難以處理。

6月10日,特首及兩位主要官員見記者,提出四方面的工作,包括繼續密集式解說修例,立即增加人手資源,爭取與不同的司法管轄區簽訂長期移交逃犯安排的協議等。公平地講,特首提出的四方面工作,是合乎現時的政治和社會環境的需要的,也是一種務實的做法,表達了政府願意傾聽民意,期望繼續與市民溝通,多做解釋的姿態。

不論是支持,還是反對修例的市民,都應該暫時讓激動的情緒冷卻下來,讓政府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可以展開與市民大眾的對話和溝通,也讓持有不同意見的市民,都可以圍繞修例本身進行更多的討論,辯清事實,而非只停留在正和反,黑和白的兩極對立之中。

一些反對修例的市民,所擔心的是內地與香港的法律制度處於不同水平,擔心修例之後有損香港的法治、自由和人權。香港與內地的法律制度不同,法治水平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這些都是事實,內地一些司法個案,不會得到多數香港市民的認同,這也是事實。但是,修訂《逃犯條例》並不等同於要將香港的司法制度向內地看齊,正正相反,是以香港的法治標準,去處理內地中央級的司法機構提出的移交逃犯的請求,這不會對香港的法治構成任何的影響。

香港已與20個國家和地區簽訂移交逃犯的協定,這20個國家的司法制度和法治水平都不相同,其中大多數的法治水平也比香港低,其中包括美國在內,但是過往的事實已經證明,這一類的移交逃犯的安排,無損香港法治,也無損香港的自由和人權,因為香港只會依照自己的法治和自由、人權的標準去處理其他司法管轄區的移交逃犯請求。市民如果對條例本身有任何意見,希望政府加強法治、人權的保障,完全可以與政府理性溝通,而不必採取極端的手法。

6月9日的情形市民大眾有目共睹,絕大多數的市民群眾保持冷靜、和平、合法地方式表達意見,但也有少部分人以激進、暴力和非法的行為,衝擊社會的安寧。從暴力衝擊現場的新聞片段看,發動暴力襲擊的人群不像是為表達意見而上街的普通市民,他們行動一致,分工明確,立法會示威區的現場,還發現了一批早已準備好的各種武器,甚至連普通的警察亦無法應付他們的衝擊,只有裝備精良的防暴警察出動時,才能將這些人驅散。

暴力事件已經表明,市民高漲的情緒正為人所利用,情況持續下去,對香港社會極為不利,甚至十分危險。目前,已有少數人唯恐天下不亂,正借機在網絡上煽動所謂的罷工、罷市、罷課行動,還有更多五花八門的呼籲。如果這些呼籲只是一種情緒的發洩或者表達意見的方式,那倒也無妨,但如果將種種傷害香港社會的行為,作為一種政治的脅迫,則非常不妥。情形就像是一位以自殘身體向父母作出要脅的小孩那樣,有理智的市民應制止這些不理性的行為。

用破壞香港的社會秩序,破壞香港的法治,甚至危害香港的金融市場作為政治脅迫的手段,其實是非法「佔中」手法的延續,只不過這次改良了一些,變得隱蔽一些而已,但是對香港的傷害卻很大。

修例不會損害香港的法治、自由和人權,特區政府有責任繼續向市民作出清晰的說法,釋除疑慮,而市民大眾不論持任何一種立場,都應該先冷靜下來,以務實的態度處理意見分歧的問題,小心為人所利用,讓香港社會遭受巨大的傷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