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程證應與時俱變作出調整

近期每日150名內地來港居住的單程證政策,一再成為社會部分人士批評政府的箭靶。正如特首及特區政府多位高級官員一再強調的那樣,單程證政策主要是為了解決香港居民在內地直屬親屬的家庭團聚而設,不論從基本法、人權法,還是香港的入境條例看,都沒有拒絕他們來港居住的權力。但單程證制度已施行了三十多年,內地與香港的社會狀況均已發生巨大的變化,單程證政策也有可以討論修改調整的地方。

社會討論單程證政策的焦點之一,是每日150個配額,這個數量是否合理。目前的150配額的由來,是有歷史的背景的。過去,香港對內地來港人士的數量並沒有限制,1980年10月,當時的港英政府取消了抵壘政策,要求內地居民來港,必須經過合法手續入境,並提出由中方全面控制來港申請及審批。而每日來港的單程證數量,1983年時是每日75個名額,1993年增至105個名額,1995年再增至150個名額一直延用至今。

配額沿用年

每日150個名額是否太多?這個問題值得研究。當初由每日75個名額,逐漸增加至150個名額,主要的原因不外兩個,其一是輪候來港家庭團聚的人數較多,大部分分居內地和香港兩地的家庭,都要分居六至十年,才有可能獲准申請來港,為減少輪候時間,才逐步將名額增至150個。其二是香港當時的經濟社會環境的需要。

現時如果要討論是否改變每日150個單程證的數量,同樣應該從這兩方面去研究,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變化,在內地擁有香港居留權的人數有多少?平均要輪候多長時間才能獲發單程證來港?這樣的安排是否符合法律和人權的標準?這一點只要就數據和法律分析即可,在此不具體討論。

香港勞動力來源

另一點,則是每日150個單程證名額,是否仍然適應現時的香港社會的需要?從香港社會發展的狀況來看,香港沒有完整的人口政策,有的僅是控制人口流入及流出香港的政策。據統計,香港居民的粗出生率,2017年的數據是7.7%,較1986年的13%跌了近一半,按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的說法,如果不計算「單非」婦女的生育數字,香港的出生育幾乎是全球最低的。如此看來,香港本地的生育率極低,現時,內地每日150個單程證政策,已成為香港勞動力,以及年輕人口的重要補充來源。如果沒有了這每日150個單程證新來港人士,香港未來將面對老齡化嚴重,社會勞動力不足等重大問題。從這個角度看,每日150個名額的單程證制度,應該仍有保存的價值。

從為香港輸入社會經濟所需的人力資源和人才的角度分析,單程證政策的審批、來港安排及配套措施等方面也有可以調整的地方,令來港定居的人口,更符合香港經濟社會的需求。

其一,批發單程證的評分制度可否作出微調?按現時政策,單程證主要由內地公安部門審批,主要採取評分制度,而評分的內容,以家庭狀況,分居時間長短為主,是否還可以增加能否適應香港生活的評分?也應該加強與香港特區政府溝通和協商,讓評分機制也能與時俱進,更符合時代的需求,而非固守成規。

其二,過往持單程證來港人士普遍遇到融入香港社會生活存有困難的問題,這不僅令新來港人士不適應在港生活,對香港社會發展亦不是好事,今日如果重新檢討單程證政策,是否可以研究一下預早在內地為擁有居港權的人士,提供港式教育?港人在內地的子女可提前入讀港式中小學,而針對成年人,則可以開設不同類型的港式職業培訓,生活和語言適應班等。

其三,生活在內地的擁有居港權的人士中,亦不乏具有高學歷和專業資歷的人士,但由於香港和內地的學歷和專業資歷仍未完全互相承認,這令一批在內地擁有專業資格的居港權人士,持單程證來港後,未能對香港作出應有的貢獻,如果這方面能夠解決,那麼單程證政策也可以變成為港輸入人才的政策。

容許恢復內地戶籍

其四,單程證政策也可考慮設有召回機制,部分持單程證來港定居的人士,來港以後發現不能適應香港的生活,或者來港投親後家庭情況發生重大的變化,但由於他們在內地的戶籍被取消,難以再返回內地,如果設有召回機制,部分不適應香港生活,或自願返回內地的人士,可以允許他們放棄香港居留權,回內地居住。

中通社
中通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