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設立河套區科創發展目標 香港須全力加速提效跟上步伐

國務院日前印發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並將於明日(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相關內容,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將前往北京,出席發布會。這份《規劃》提出30項措施,對深圳園區的發展定位、目標、總體布局、基礎設施布局,以及如何協同香港協推國際科技創新等範疇有清晰的目標和要求。雖然主要是針對深圳園區的規劃,但對香港發展創新科技具有重要的意義,香港也須依照《規劃》設立的方向和目標,全力加速提效建設河套的香港園區,更好地發揮香港優勢,貢獻國家發展的需要。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位於深圳河兩岸的一塊土地,面積大約3.89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園區面積約3.02平方公里,香港園區面積0.87平方公里。香港園區的0.87平方公里土地,是在深圳河治理工程竣工後,被劃入香港特區的管轄範圍,2008年起,港深兩地已就如何發展這塊土地展開討論,2009年特區政府曾就河套區的規劃研究展開諮詢,2013年完成,但由於土地業權仍存有爭論,有關的規劃未能落實。

2017年1月,港深兩地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開發合作區,明確了兩地協同打造創新科技的方向。而這次國務院發布的《規劃》,將深圳園區定位為深港科技創析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

《規劃》並設立兩個階段性的目標,分別是:到2025年,要基本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創新協同機制,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取得極成效;到2035年,深圳園區與香港園區協同創新的格局全面形成,科技創新國際化程度居於全球領先地位,創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動,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創新載體和頂尖科技企業研發中心,成為世界級的科研樞紐,有力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建設。

既然是港深共建的科技創新合作區,國務院設定的這兩大階段性目標,就不可能只針對深圳園區,而是同時對深港兩個園區設下的共同目標。今日已是2023年的9月4日,距離首個訂於2025年的目標只有1年多一點時間,距第二個2035年的目標,也只有11年的時間。以深圳過去發展科技產業的創新能力和速度,各界對深圳園區建設,應充滿信心。而香港在發展創新科技產業方面,則沒有太多成功的經驗,能否在未來1年多的時間內,達到國務院設定的目標,香港社會各界對此尚未能有多大信心。

若以香港過去的往績作為參考,西九文化區建設1998年寫入施政報告,2007年列入「十大建設計劃」,經過10多年的建設,西九文化區的三個最重要的場館,戲曲中心於2019年開幕,M+博物館2021年開放,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2022年開幕。另一項重點發展項目,啟德發展區,由2007年11月正式啟動興建,至今已15年多,其中的重點項目啟德體育城尚未建成,已建成的郵輪碼頭各項配套欠缺,引發的爭議不斷。如果特區政府繼續用過去的舊思維、舊方式發展河套科技園區,能否達至國務院訂下的目標,實在很難令人有信心。

國務院的《規劃》中明確指出,當前正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大機遇期,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現在可以說是香港發展創新科技的一個十分關鍵而且至關重要的機遇期,香港必須要把握住這一機遇期,機不可失、時不我待,香港必須革除舊的弊端,全面加速建設河套科技園區。

國務院的《規劃》明確錨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先進生物技術創新應用、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三大領域,在這三大領域,香港的優勢很明顯,一是基礎研究和科研力量較強,二是融資能力強,三是具有吸引國際人才,引進國際合作的優勢,而香港的弱點也很明顯,就是科技轉化能力較弱,缺乏完整的產業鏈,若能與深圳深入合作,在這些領域取得突破,走到世界領先位置,並非不可能。

《規劃》公布後,香港應該以此為目標和方向,全面提速、提效,建設好河套科技園區,並以此帶動香港整體科技產業的發展,帶動整個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