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教育從小學做起理所當然 重在培育愛國價值樹德育人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在《施政報告》中宣布開設小學人文科,教育局昨(23日)公布了課程框架,其內容涵蓋了「國家與我」、「社會與公民」等六大範疇,課程下學年開始試行,教育局強調,希望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和對國家的歸屬感,以落實愛國主義教育。今年國家新制定了《愛國主義教育法》,香港有必要進一步推動愛國教育,從小學做起是理所當然。愛國主義教育重在培育愛國情感和價值觀,而不能只局限於知識,政府當局及教育界在推動新課程的同時,也須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從整體上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而不只局限於一門學科。

這份新公布的小學人文科課程框架,涵蓋六大內容,包括健康與生活、環境與生活、理財與經濟、社會與公民、國家與我、世界與我等,絕大部分內容建基於現有的常識科,但增加了中華文化、國史及國家地理等內容。愛國主義教育將會貫穿整個小學教育,小一將初步培養家國觀念,小三初步認識國家版圖、香港國安法及解放軍駐港部隊等,小五學習「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發展,小六則須了解國家在中國共產業的領導下的重大成就及最新發展。

推動中小學國民教育的議題,提出已久,但過去的成效並不理想,2012年曾經由此引發了一場「反國教」風波,此後國民教育被妖魔化,亦未能在中小學校園內推行,令教育出現很大的問題,在2019年的社會動亂中凸顯了出來,許多未成年的青少年學生受到傷害,對香港的教訓深刻。

落實了國安法之後,全港中小學,依照國安法第十條的規定,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和守法意識。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愛國主義教育法》,特首表明,特區政府將會全力配合做好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協調政府及各界愛國力量,持之以恆地推動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重要培育愛國價值觀和愛國情感,由小學教育做起,讓學生從小建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這是理所當然的做法。但社會上仍然有些意見,對小學生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尤其是小學生須學習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成就和發展,感到不理解。這反映出香港社會仍然存有對國家歷史,以及對國家執政黨的錯誤認知,甚至是偏見,政府在推動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也須注意社會上的這些情況,並提出解決辦法,否則,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有可能會再次面對事倍功半的問題。

中小學的愛國主義教育,重在培育愛國價值觀和培育愛國情感,知識的傳授固然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但也不能只偏重於課程框架,只把它當作一門學科,而是要以學科帶動整體,在學校內全面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才會有良好的成效。而學校推行愛國主義教育能否達至預期的成效,關鍵在於老師,如果老師自己也未能樹立起愛國價值觀和愛國情感,又談何愛國主義教育呢?

教育局目前只推出小學人文科的課程框架,還有許多細節問題,仍須有周詳的考慮,比如,在課程框架之下,教科書的編撰,乃至教師自行預備的教學材料方面,是否還有進一步的規定和要求?又如,課程框架推出後,如何為全港小學培訓足夠且合格的教師?相關學科的教育質素如何得到保障等等。

教育局和全港教育界也須進一步思考,除了依照局方的要求,推動小學人文科教學課程之外,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動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政府必須進一步加強在全社會推動愛國主義的宣傳教育,讓市民大眾正確認識國家、中國共產黨,以及「一國兩制」,只有在社會上形成愛國主義的良好氛圍,才能更好地推動中小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學校則須把培育愛國價值觀、愛國情感放到學校教育「立德樹人」的重要位置,全面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而非只限於人文科的學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