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病持續,香港在對抗疫病的過程中,除了要戰勝疫病本身之外,還需要克服政治上的疫病,包括來自特區政府本身的一些頑疾,這令香港的抗疫變得更加困難,甚至寸步難行。政府長期存在的頑疾,一為過度官僚死板,二為不解民情,不善做社會政治工作。此兩項頑疾不除,難言抗疫。在疫病來襲的關鍵時期,全港市民如臨大敵,政府如果不能在抗疫中,先改善自身的問題,無法取得民意支持,難言帶領全港共同抗疫。
新冠肺炎的抗疫之戰之所以困難,首先在於疫病本身存在許多未知數,須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人們,共同努力去克服。除了疫病本身,香港在抗疫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還來自於香港特有的政治疫病。反對派和亂港派藉疫病搞事,令香港雪上加霜,難上加難。而政府本身存在的頑疾亦不可忽略,而且可以說,正是這些頑疾,令市民大眾難以完全信任政府,令香港至今仍無法凝聚民心,形成合力,共同抗疫。
政府的頑疾之一是過度的官僚主義作風,抗疫中最為凸出的問題之一是口罩等抗疫醫療物資的短缺。口罩短缺有全球性的客觀原因,但政府處理和應對這一問題,卻凸顯了官僚作風的弊端。全球缺口罩,然而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政府仍然死板地固守所謂的「價低者得」的採購模式,官僚主義之病已病入膏肓,幾乎已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
其次,口罩短缺,但政府也並非完全沒有口罩,依照政府的公布,政府已購入500萬口罩,已陸續運抵香港,另外,懲教署口罩工場24小時運作,每月生產量由110萬個增至180萬個,政府亦已聯絡科學園的本地創科公司,每月生產約160萬個較高規格的口罩。此外,還有商界人士購置了兩部口罩機器,捐贈給懲教署,每日可額外製作30萬口罩。
如果按這些已公布的數字,政府本身,以及醫療系統的口罩供應本應有保障,然而林鄭日前又突然指出,政府目前有1,200萬個口罩,僅夠用一個月。到底政府如何分配口罩,如何應對和解決口罩不足的困難,政府似乎未能給社會一個答案,亦未能讓市民大眾有信心。亦有媒體揭露,罷工的醫護,使用了大量的政治口罩,用以罷工行動,同樣令人質疑政府的管理存在重大漏洞。
口罩不足,已經成為抗疫的危機,政府若仍然用常規的方式處理口罩的分配和管理,顯然是未能符合抗疫要求,亦未能符合市民的期望。同樣是在抗疫,周邊的地區和國家的政府都有特殊的應對措施,一方面照顧醫護等抗疫前線的需求,另一方面亦千方百計解決市民需求。但香港特區政府給人的印象是,連抗疫第一線的醫護的需求都未能保障,這實在令人感到疑惑。
如果將抗疫視為一場戰爭,口罩就是最重要的防護戰衣,戰爭當前,口罩應視為戰役物資,由政府統一分配和管理,以穩前線士氣,穩定社會民心,但香港特區政府似乎未能做到這一點。而究其原因,仍然是死板守舊的官僚主義的頑疾的問題,此頑疾不除,難言戰疫。
另一項頑疾是不解民情,不善做社會政治工作。疫情發展至今,社區爆發已為事實,香港急需多個用作隔離的營地和特別的醫療診所,政府雖然已想方設法,尋找地方,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接連出現的社區示威潮。繼粉嶺和美孚之後,近日有火炭、西貢、大埔等社區接連發生示威行動,抗議政府在當區設置隔離營或醫療診所。
疫病兇猛,市民擔心害怕不希望有抗疫設施設置在自家附近,這種心情很容易理解,而政府選擇及設置這些設施之前,未能深入社區,多接觸市民,了解民情,多做解釋和游說的政治工作,遇到反抗也是必然的結果。
去年政府推行修訂《逃犯條例》引發大型的社會反抗,主要原因就在於脫離社會,不了解民情,未做好社會工作,但吃了苦頭卻未能令政府長智慧,可見政府這一頑疾之深,已到了可以致命的程度。如果持續下去,政府的抗疫會否導致更多的政治問題,情況令人擔憂。
抗疫不僅僅是醫學和公共衞生的問題,也是對政府執政的綜合考驗,如果政府未能醫治好自身存在的頑疾,守舊因循,官僚死板,不僅不能打好抗疫戰,甚至連執政的信任也要逐步失去,政府是時候要反省己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