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如何重振經濟,是目前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特首李家超昨日(20日)在行政會議前會見記者時指出,在振興經濟過程中,政府會做好主導和推廣的工作,搭建平台,形容政府的角色像編導和導演,各行業和從業員要演好各自角色,將人氣變成財氣。特首的這一段話,講出在經濟發展中,政府和業界各自不同的角色,發人深省,值得全社會深入思考,廣泛討論。
香港經濟復甦的力道,不如政府之前的預期,去年全面復常之後,全年經濟增長錄得3.2%的水平,比預期的5.5%低。社會上亦對香港的經濟狀況感到擔憂,擔心香港難以抵抗全球變局,逐步失去原有的優勢。近一段時期以來,又再次出現「香港玩完」,香港已成「金融中心遺址」等悲觀論調。
香港經濟正面對一些困難,這確是實情。傳統上支撐起香港經濟的多個層面,出現變化,其中包括受美元加息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香港股市樓市在過去一年十分疲弱;受環球經濟不振,供應鏈、產業鏈發生變化的影響,香港的對外出口貿易和航運也顯得疲弱;受日趨緊張的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香港經濟在多方面受到打壓等等。
香港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轉型期,而轉型能否成功,則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特別是商界的共同努力,積極應變,闖出新路。
過去一年,政府在重振經濟方面表現得積極而主動,採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包括主動聯絡中東、東盟國家,拓展新的機遇;主動融入內地,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增加香港的支持力量;積極「搶企業」、「搶人才」,為香港引入新的增長動力,也包括積極推動「盛事經濟」,舉辦一系列的活動,吸引內地及海外遊客,讓香港重新興旺起來。
特區政府的努力,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僅以振興旅遊業為例,剛過去的新春黃金周,共錄得143.6萬人次旅客訪港,內地旅客佔125.5萬人次,平均每日內地旅客入境香港約15.7萬人次,較2023年國慶黃金周多15%,比勞動節假期多出25%,超越2018年同期的日均人次。春節黃金周期間,共有約1980個內地旅行團來香港,平均每日超過200團,較2019年日均170團更多,酒店入住率超過80%。
未來一段時間,政府仍將持續推動「盛事經濟」,將舉辦超過300場會議及展覽,包括重辦亞太區皮革展和時尚物料展及時尚匯集、全球最大的韓國潮流文化活動「KCON HONG KONG 2024」等,繼續搞旺個場,吸引人流。
但是,振興經濟不僅要靠政府努力,業界自己也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以新穎的旅遊、消費產品吸引遊客消費,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留住顧客。否則,如果只是政府一頭熱,動用大筆公帑舉辦大型的活動,而商界只撓手坐等機遇,只會讓公帑的使用變得沒有實質效率,讓一場接一場的大型盛事,如同放煙花一樣,瞬間消逝,只能帶來一時的熱鬧,而不能為香港帶來長期的利益。政府成功吸引了更多海內外遊客來港,到底如何才能將人氣變為財氣?特首昨日的講話,值得社會各界,尤其是商界細心思量。
振興經濟不能單靠政府,政府和業界各自有自己的角色,必須互相配合,才能產生最佳的效果。面對目前存在的種種經濟困難,業界不應該將市道不景、發展動力疲弱,全都歸因於政府的某一項具體政策,甚至危言聳聽,意圖以輿論壓力逼迫政府作出政策改變。過去的許多經驗教訓已證實,這種做法不會帶來良好的效果,即使政府願意屈從,也未必能達到業界期望的結果。
重振經濟,政府要審時度勢,主動作為,為業界創造更理想的營商環境,業界自己也須積極地因應時勢的變化,多想辦法、踱新計,配合政府共同提升香港的整體競爭力,共同振興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