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盛事經濟搭起更高平台 業界齊心響應創出更大效益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21日)表示,將今年的盛事活動,由年初預計的約150項,增加至超過210項。以盛事推動經濟發展,是特區政府推動疫後經濟復甦的重要舉措,今年首四個月,盛事經濟的效果已初步展現,下半年,政府再接再勵,擴大盛事規模,並配合中央不斷推出的挺港惠港政策,進一步擴大盛事經濟的效果。樹立「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需要政府與社會共同努力,政府積極推動盛事經濟為旅遊業界創造了機遇,業界則須把握好機遇,推陳出新,做大做強香港的旅遊業。

盛事經濟成為香港推動疫後復甦的主要政策措施,特首總結今年前四個月的成績指出,首四個月訪港旅客總數達1462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其中,4月份美國、加拿大和印尼旅客錄得八成增幅,成績喜人。按政府估算,每150萬名旅客可以帶來百分之0.1的GDP增長,預計下半年推出106項盛事活動,令全年盛事增至超過210項,可以吸引約170萬名旅客參與,為香港帶來約72億元的消費額,經濟增加值約為43億元。

香港平均每兩日就會有一項盛事活動,以「盛事之都」來形容香港,一點也不誇張。這些盛事活動涵蓋文藝和創意活動、節慶匯演、體育比賽、大型會議、貿易展覽、金融峰會等不同領域,還將出現一些全新的盛事活動,例如,「香港演藝博覽」、「香港時裝設計周」,以及「超級樞紐博覽會」等,內容豐富而精彩,具有足夠的吸引力,相信可以成功吸引到來自全球各地的遊客。

發展旅遊,只靠盛事經濟顯然是不足夠的。香港一直是享譽盛名的美食之都、購物天堂,並且擁有中西文化薈萃的獨特優勢,仍有許多優質的旅遊產品有待發掘和進一步提升。

作為美食之都和購物天堂,香港正面對內地和周邊地區的強勁競爭,鄰近香港的深圳、廣州、珠海,價廉物美服務周到的飲食服務,以及品種齊全的消費服務,令人刮目相看,不吸對遊客具有吸引力,也已成為許多香港居民喜愛的消費目的地,對香港業界構成一定的競爭壓力。對此,香港業界應積極應變,提升品質,要繼續爭當行業發展的領跑者,繼續擦亮美食之都和購物天堂的「金字招牌」。

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的現代大都市,香港擁有獨特的城市韻味,對全球遊客具有足夠的吸引力。不論是中國功夫、舞龍舞獅、粵劇、圍村民俗、金庸武俠,還是現代時裝、賽馬,以及融合中西方特色的建築物,見證歷史發展軌跡的唐樓、大型公共屋邨,以至繁華閙市、街邊大排檔等,都有獨特的魅力。

香港還擁有豐富的郊野公園和海島、海岸景觀和獨特的人文景觀。旅客可以站在郊野公園的山頂,居高臨下俯瞰維多利亞海港和現代大都市,也可以在地質公園細賞世界自然地質遺產,還可以在海灘上喝一杯悠閒的下午茶,更可探索香港各處山旮旯,發現不為人知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可以步行在香港的大街小巷,細品香港歷史發展的印跡,港式港味的日常生活。

香港無處不旅遊!香港仍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有待發掘,可以為香港創造更大的財富。政府積極推動盛事經濟,為旅遊業發展搭起更高的平台,創造更大的機遇,旅遊業界也應積極作出響應,解放思想,開闊思路,推出更多、更精彩、更具吸引力的旅遊產品,把旅遊業做得更暢旺。

香港各行各業也須從接待能力、優質服務、禮貌待客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讓來港旅遊的各國各地遊客,都能經歷良好的旅遊體驗,才能擦亮香港旅遊業的「金字招牌」,繼續綻放美食之都、購物天堂的耀眼光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