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聽民意 加快舊區重建

特首林鄭月娥9月9日出席電台節目與市民直接交流,多位市民就土地和房屋問題建言獻策,提出合理應用棕地,重新規劃公務員建屋合作社、舊屋邨,以及舊區重建等。林鄭沒有直接表明是否採納市民提出的建議,反而舊調重彈、提出發展市區土地的困難 ; 其實,移山填海等方案雖值得研究,但遠水救不了近火,且花費巨大,而市民提出的市區改造,雖然困難不少,相對來說易得多,並非不可解決,只要處理得當,可能會為香港開闢出一條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的近道。

林鄭月娥出席港台節目,與111名現場市民作直接交流,又從facebook專頁抽取留言回答,為下(10)月將發表的第二份施政報告作準備。土地和房屋問題是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俗語說,智慧在民間,相比起一些智庫、政黨提出的高大空建議,市民提出的許多意見,顯得更加實在。

例如,有退休公務員提出,港英政府為穩定公務員隊伍於1952年推行公務員合作社政策,目前共有238個公務員合作社,擁有200多塊可以用來建屋的土地,這些土地分布港九各區,地理位置非常好,交通配套齊全,但目前只有13塊地重新發展,這些公務員合作社房屋已有六十多年歷史,如果政府能夠主動收購,用以重建,將可以即時提供一批土地和房屋。

亦有市民提出,石硤尾的大坑西邨,當年政府以低地價並提供資金批給私人發展商建樓,供出租給基層市民居住,目前,住戶只有不足三分之二,如果政府收回這塊2.3公頃的土地,配合石硤尾邨、南山邨及附近一帶的舊屋邨重建,將可以解決石硤尾區的舊區重建問題,又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屋、居屋單位。

還有市民提出,紅磡、深水埗、土瓜灣等市區,有許多五、六十年的舊樓,建議政府考慮加快舊區重建,一來可以改善舊區的社區環境,二來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房屋供市民居住。

在閒置棕地方面,也有市民提出,香港目前的棕地並沒有得到充分使用,用樣用於貨櫃車停車場的棕地,深圳可以利用科技,興建多層的停車場,但香港卻見到有大片的棕地用得很浪費。

市民提出的這些意見,確實很具有參考的價值,在舊區重建,舊屋邨改造等方面,政府確實應該積極處理,事實上,這些土地大多位於已發展的市區,有完整的地鐵網、公路交通設施,亦不需要進行大型的平整土地工程,如果發展得當,就可短時間內解決不少燃眉之急的房屋問題。

我們必須指出,絕大多數受舊區重建影響的市民,其實都希望原區安置,政府能滿足這點要求,就會得到支持。就以上環第一街、第二街及第三街……等一帶為例,可見部分原本五、六層高的舊樓被拆卸後,已改建成五十至六十層高新樓,地積比率翻了多番,以此思維推算,收地安置、不但可以滿足受影響的原區居民,如此類推,更可惠及區外人士。

誠如特首所言,在處理這些舊區改造問題時,確實會遇到許多困難,比如,收購土地的「合理」價格,須多方面協商,而且不容易達成一致意見,又如,可能會遇到少數「釘子戶」的問題等等。不過,相比起目前正在討論中的許多方案,舊區重建、原區安置所遇到的困難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比如,填海,社會上的爭議聲不小,想要爭取在區議會、立法會通過方案,困難很大,而且還涉及數千億元的巨額花費,同時還必須興建多項大型的公共交通工程,更重要的是,需時十數年,就算社會有了共識,政府有足夠的財政能力負擔,也要十多年後才能見到樓宇落成,是遠水難救近火。

政府捨近而求遠,相信是希望在不觸及既有利益的情況之下,以填海造地等增加土地供應的辦法,化解土地問題所涉及的複雜利益關係和矛盾,不過,真的像政府想像的那樣,只要填海增加了土地,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嗎?恐怕土地越多利益爭執越大。因此,現階段,如能虛心聽取民意,認真尋找解決舊區重建的辦法,可能就能為香港的土地和房屋問題,找到一條近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