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積極有為開出新篇 舊思維慣性阻攔必須摒除

行政長官李家超宣讀首份《施政報告》後,昨日(20日)出席立法會答問會,接受議員就《施政報告》提出質詢,這份報告在多個領域破革求新有作為,得到多位議員的認同和讚許。社會上亦有不少輿論認為,政府已經打破過往「小政府」思維的束縛,積極作為,展現出「想幹事」,而且想幹出成效的新風氣。這反映出,落實了「愛國者治港」後,已為香港施政開出新的篇章。相比之下,社會上仍存在不少舊思維,未能跟上新時代步伐,如何帶領社會跟上新時代的腳步,或許將是政府未來一段時間須要努力的方向。

李家超出席立法會的施政報告答問會,雖然仍有不少火花和激辯,但議員們普遍對這份《施政報告》有較高的評價,肯定政府的施政方向務實有為。坊間亦有多份民意調查顯示,發表《施政報告》之後,市民對特首及特區政府的評分有所提升,市民對《施政報告》的認同程度,比過去幾年高。

社會上有不少輿論認為,李家超的這份《施政報告》在多個領域有突破。比如,在招商引資方面,提出成立香港投資管理公司,針對重點產業,主動出擊,向外物色有實力的企業落戶香港,又成立共同投資基金,主動參與一些企業的項目,帶動本地產業發展。在引入人才方面,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允許高端人才不必先在香港受聘,已可以來港發展等。

在解決住屋難問題方面,也有積極有作為的破革之舉,「簡約公屋」就是一例。拓展土地、興建公屋需要一段較長的時期,按政府過往的統計,興建公屋平均需時7年,如果遇到特殊情況,比如出現特殊的地質情況等,常常會延期。按常規,政府只能坐等5至7年之後,大量公屋落成之後,才能逐步解決一部分「劏房戶」、籠屋戶的上樓需求,但這屆政府並不滿足於此,推出「簡約公屋」政策,在規劃中的公屋建成之前,率先推出3萬個「簡約公屋」,讓一部分有急切需要的家庭,先改善居住環境,在「簡約公屋」內等候搬入傳統公屋。這不正正是積極有為的施政表現嗎?

日後除了過渡性房屋之外,還有「簡約公屋」可供市民申請入住。
日後除了過渡性房屋之外,還有「簡約公屋」可供市民申請入住。

從這份《施政報告》中反映出的,正是這種積極作為的新風氣,新一屆政府已經打破過去的「小政府」、「積極不干預」的束縛,而是積極響應習近平主席在今年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出的,「要轉變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把有為政府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積極作為,破解香港存在的經濟、民生難題。

政府改變治理理念,施政上破革求新,值得肯定,讓香港社會看到未來的希望。然而,在社會對《施政報告》的討論中,卻反映出,社會上仍然存在一些舊思維,成為阻礙政府施政和社會發展的阻力。

比如說,對於「簡約公屋」政策,一些人立即將其說成是「造數」、「溝淡」輪候時間的做法。很明顯,提出這種批評的人,仍然是用過去的慣性思維,首先認定政府無意也無力解決住屋難問題,也無視「簡約公屋」可以為「劏房戶」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就作出批評。細心分析一下,就不難發現,這其實仍然是過去那種「為反而反」,凡事先打三百大板的舊思維。

這類的舊思維還有不少,比如,動輒以「官商勾結」批評政府,也是過去將問題簡單化、政治化的舊思維。這些舊的思維模式,如果任由其氾濫為惡,將會嚴重阻礙政府施政,令政府束手束腳,甚麼事也不敢做,甚麼事也做不成。

另一方面,對於政府主動「搶人才」的政策措施,一些人則比較注意如何「留人才」的問題。其實,政府要向外「搶人才」,必然要從創造好內部的環境做起,主動「搶企業」,扶持創新科技產業、文化藝術產業,讓香港經濟多元化發展,積極拓展土地,保障土地供應,大力興建公營房屋,改善居住條件等等,這些措施不僅有助對外「搶人才」,也都是留住人才的積極措施。

一部分批評者無視政府這一系列積極有為的措施,他們口中所說的「苛政猛於虎」,以及他們提出的「留才」,實際是另有所指,而且,如果從DNA去深入研究,很可能是2019黑暴的「變種病毒」在作祟。

新一份《施政報告》反映出,「愛國者治港」原則下,政府施政已經開了新篇,出現不少新思維、新舉措,但社會上卻仍存在一些舊的思想、舊的模式,未來一段時間,政府須思考如何引領社會,擺脫這些舊的東西,讓社會整體都能跟隨時代的腳步,配合政府開出良政善治的新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