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人敗在失民心

立法會九龍西補選塵埃落定,代表建制派的無政黨背景陳凱欣以106,457票當選,較非建制派的代表人選李卓人的93,047票,多13,410票 ; 這是繼今年三月九龍西地區補選之後,建制派再次在一對一的地區補選中勝出。而泛民連續兩次敗選,反映整體不得民意支持 , 李卓人今次失敗,不是敗於天氣,也不是敗於鎅票,而是泛民失民心。

這次九龍西的補選結果,得票數字值得分析,陳凱欣得10,6457票,大致於三月九龍西補選鄭泳舜得票相若,減少的一千票,可視為因天氣突變,確實有部分市民因天雨、天寒而沒有出來投票,陳凱欣基本上克服了她空降九西,地區基礎較弱,與地區選民未建立起深厚感情的不足,守住了建制派的基本盤。

反觀李卓人的得票方面,上次姚松炎敗選之後,泛民將敗選的主要原因歸咎於選舉技術層面上的不足,包括姚松炎是功能組別出身,地區知名度不足,選舉工程採納了朱凱廸式的騎單車巡區、手寫Banner模式,未為地區所接受,以及缺乏民協及其他地區組織的全力配合等。這次他們做了全面的調整,人選上更換了從政四十年,任職議員二十年,有廣泛知名度的李卓人,泛民從元老到中生代到年青一族,傾巢而出,並且以空前的力度綑綁非建制派各政黨、組織,進行密集式的地面宣傳和網絡動員,宣傳手法亦傳統單張加網絡創意,可以說上次的不足,這次都有調整,但得票的結果,非但未能取得議席,反而得票比姚松炎還差。

這一結果顯示出,泛民接連失去九龍西的地區議席,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失去了民意支持,而非選舉技術上的原因。市民不支持泛民的代表人選,原因有概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選舉的正當性問題,這兩次補選,源於游蕙禎、劉小麗在2016年當選立法會後的宣誓風波,她們兩人因未能依照香港的法律完成就任宣誓被褫奪立法會議員的就任資格。照理來說,兩人拒絕依法宣誓就任,失去議員資格,這完全是個人的選擇,是咎由自取,但非建制派卻硬要將事件扭曲成「政治打壓」,在社會上搞所謂的「反DQ」運動,而這兩次補選,都打着「反DQ」的旗號,期望借市民不滿游、劉兩人被DQ,而重奪議席。

但「反DQ」顯然是得不到民意支持的,不僅非建制派舉辦的多項「反DQ」社會運動參與者少,連續兩次的補選,市民的反應都十分冷淡,這顯示「反DQ」的補選沒有正當性,非建制的人選破壞議會規矩,不守法律,卻又不想接受法律的責罰,市民並不認同這一行為。

其次是以少數意見騎劫多數民意的做法得不到認同。泛民主派被少數極端激進派騎劫,被激進分子牽着鼻子走,這已經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激進的政黨和政客,只佔社會上的極少數,行為乖張荒誕,但卻往往能吸引傳媒的關注,搶到更多的傳媒報道,因而這些極少數人的意見,竟然能夠騎劫整個非建制派,過去幾年來,市民見到,整個非建制派被極少數的激進政黨和政客牽着鼻子走,凡事必反,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對社會沒有建樹,只有破壞,自然不可能得到民意的支持。這次選舉,李卓人選擇了這樣的路線,選舉由激進的社民連、劉小麗牽引,反映在政綱上是一切都反,反映在選舉工程上則是不守選舉規矩,叫罵、衝撞,一副流氓的形象。

其三是意識形態掛帥,以極端政治裹挾民意的做法得不到社會民意支持。非建制派終日將「反中抗共」掛在嘴邊,以意識形態掛帥,逢中必反,抗拒與內的融合發展,不僅如此,他們往往喜歡將市民對民生上的不滿情緒,無限放大,往反政府、反中央的方向牽引,裹挾民意去滿足他們的狹隘政治訴求,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使民意得到扭曲,讓狹隘政治污染民生問題。這種傾勢在近一段時間尤為明顯,而李卓人更是走在前鋒的代表人物,因而他被選民放棄也是早在預料之中的。

九西補選結果已出,與其說是建制派大勝,倒不如說是非建制派大敗,他們的失敗敗在失去了民意支持,敗在他們失去了理性參政議政,敗在他們意識形態掛帥,脫離了身為中國人最基本的民族情感,家國情感,背離了市民的基本價值取向,非建制派值得從這兩次敗選中反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