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太空人誕生創造歷史 凸顯「一國兩制」優勢中央厚愛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昨日(11日)公布,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結束,獲選的10名預備航天員中,包括1名港產載荷專家,誕生了首位港產太空人,創造了香港的歷史,對香港發展科技、培育人才,是極大的支持和鼓勵。特首李家超表示,這一消息令「全港引以為傲」,感謝中央關心香港。

能夠到太空進行科學實驗,這對任何一位有志於科學研究的專家和學者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難得機會,也是許多對科學有興趣的青少年學生的夢想。香港的科學界能參與國家的航天工程,參與太空探索,凸顯「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正如特首李家超所說,航天工程是國家任務,香港能夠參與這項國家任務,是全港市民的光榮,也反映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

中央一直關心、關懷香港,支持香港發展科技,培育世界頂尖的科學家。中央一直支持香港科學界參與到國家的太空科學探索,與香港科學界已有多次太空科學的研究合作,包括參與了一部分太空科學實驗,也包括提供了一些太空機械設備和科學儀器,讓香港科學界也能為國家的航天事業做出一份貢獻。

中國首位太空人楊利偉實現中國載人航天之後,中央已多次派太空人到香港與本地科學界、教育界交流,讓香港科技界能夠直接地了解國家的太空任務。這次,中央更直接從香港選拔太空人,對香港科學界是更大的支持和鼓勵。

全中國14億人口中選出的10位預備航天員中,其中包括1名香港的載荷專家,這令全港市民無比興奮。從2022年開始,在香港展開航天員的招募和預選,共有120人報名,並向中央提交了40人的名單,其中有10人進入次輪選拔,多於1人進入定選階段,最終成功選出香港首位太空人,創造了歷史。

首位港產太空人對香港科學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這不僅反映出香港科學發展具有較好的基礎和實力,人才優秀,也意味着香港科學、科技界未來發展有廣闊的空間,不僅在太空科學,在其他各領域的科學研究,都能得到國家的鼎力支持,可以學以致用,為國家和香港作出更大貢獻。香港科學、科技發展大有可為,也將會有更大作為。

隨着國家航天科技、航天事業不斷發展壯大,相信日後香港還將會有更多的機會,參與不同領域的太空探索。這不僅有助於吸引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到香港發展,培育出更多不同領域的本地科學家,也有助於在香港推廣科學教育,培育青少年學生對科學、科技的濃厚興趣。

中央亦十分關心、關懷香港青少年學生的成長,每次有國家的太空人訪港交流,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直接與香港青少年學生面對面地交談、對話,回應香港青少年學生對太空的求知欲。國家建立了空間站之後,多次安排香港青少年學生參與太空科學實驗,更安排香港學生參與天地對話,由太空人為老師,親自在太空為學生做不同的科學實驗,上一堂難得的太空課。

有了首位港產太空人之後,香港的青少年學生日後將有更多機會與太空人對話,從太學人身上學習太空的知識,將吸引更多青少年學生追求太空夢。

首位港產太空人誕生,創造了香港歷史,也體現出中央對香港的厚愛,香港應以更大的努力,集中精力推動發展,在科學、科技,以及更廣泛的領域,創出更大的成績,不辜負中央對香港的厚愛和殷切期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