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簡稱「前海方案」),引發新一輪香港發展前景的熱論。前海方案是大灣區建設,以及促進香港融入大灣區的重要舉措。「前海方案」由習近平親自部署、推動,是從國家發展戰略高度進行布局,深圳已經立即有行動部署,而香港則仍處在民間討論的階段,但社會上要求重點發展新界西北、新界北,再造一個新的發展中心,配合「前海方案」的呼聲已日益高漲。
「前海方案」公布後,深圳市周一(13日)召開推進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新聞發布會,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覃偉中稱,深圳將聚焦深港合作、擴容提質、改革開放及社會民生,舉全市之力推進前海大開發、大開放、大發展。深圳已成立「推進前海合作區改革開放工作領導小組」,由市領導牽頭,開展16個課題研究貫徹落實方案,並提出了12個方面、44條舉措,將前海方案細化分解成71項重點任務,203項重點推進事項。
與之相比較,香港特區政府的反應則顯得較為冷淡,尚未見到有完整的思路和清晰的方向,香港該如何做,如何在「前海方案」帶動起的新一輪高速發展中,再次起飛?這是香港需要解決的問題。
香港民間就「前海方案」引發的討論則日益高漲,民建聯昨日(14日)舉行圓桌會議,邀請本港及內地的專家學者討論「前海方案」,多位與會的專家、學者認為香港應該加快發展新界西北和新界北,在香港打造好「南金融、北創科」的發展格局。
「前海方案」確實是推動大灣區發展的大手筆措施,不僅要從規劃上和地理上,打破阻礙香港與珠三角地區隔閡的障礙,也要從思維和理念上打通兩地的隔膜。香港應逐步從過往只顧自己發展,甚至有意識地區隔粵港兩地,轉向共建共享共同發展的融合模式。
實際上,假如香港能夠把握好「前海方案」的機遇,集中全港之力,大力發展與前海和深圳接隣的新界西北、新界北,在這一區域建設出一個配合港深兩地發展的新的經濟中心,則不僅可以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建立一個新的動力引擎,而且還可以釋放出大面積的土地,解決住房、就業等民生問題。
香港過去一直以中環為中心,主要的經濟活動集中在港島和九龍半島,新界地區的發展十分滯後,直至今日仍有大量土地荒廢,尤其是與深圳接壤的邊境地區。這片土地,過去是邊境禁區,亦因為存有受保護的濕地和濕地緩衝區,再加上新界鄉郊地區的土地業權問題較為複雜等多方面原因,土地發展一直十分緩慢。
不過,這些障礙其實都不是最主要的問題,邊境禁區在回歸後已經大幅度縮小,但釋放出的大片土地並沒有得到合理地開發使用。新界地區有一部分土地為受保護的濕地並不假,政府也必須要有適當的措施加以保育發展。但對於濕地,也須實事求是地研究和對待,事實上,一部分被劃入濕地範圍的土地,原本是新界的魚塘、水田,過去幾十年來,有一部分早已荒廢,不加任何措施之下,已變成生態遭受嚴重破壞的廢棄土地。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和地區,在保育濕地,平衡發展方做都有很好的經驗,既能提高濕地的生態環境,又能合理地開發利用,特區政府應該重新檢視現有的保育濕地政策,以更積極的態度,兼顧保育和發展的需要。
至於新界原居民的土地產權問題,也不是完全沒有解決的辦法。實際上,對於合理使用祖堂地問題,新界原居民自己也已提出不少可行的建議。而大量被非法使用的官地、棕地等,政府也必須加以重視,盡早解決。
配合「前海方案」,集中力量,合理地用好新界土地,推動新界大開發,為解決香港經濟、民生遇到的樽頸問題,打開一個突破口,這已經逐步成為社會和市民大眾的共同願望,特區政府應該積極行動起來,調整思維,拆牆鬆綁,積極配合「前海方案」,讓香港重新再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