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制定守則完善自我監督 有助提高議會表現符社會期望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上周五(25日)表示,立法會正在着手制定一套新的《立法會議員守則》(以下簡稱《守則》),以完善議會自我監督、優化立法會議員履職制度。這是繼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之後,立法會的一項重要改革。完善選舉制度之後,立法會展現出新氣象,加強維護國家安全,去除了「泛政治化」的問題,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社會廣泛認同,但立法會議員的表現,卻與中央及市民期望仍存有落差,這次議會推出新的《守則》有助規範議員言行,提高議員議政水平,進一步鞏固「愛國者治港」原則。

本屆立法會是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後,選舉產生的首屆立法會,經過近4年的運作,本屆立法會的任期已接近尾聲,年底(12月7日)將選出新一屆立法會。立法會在這一時刻,主動推出新的改革措施,制定《守則》,可以視為總結本屆議會運作成效之後的一項改革,值得社會關注。

落實了「愛國者治港」原則的本屆立法會,依照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憲制角色,履行自身的職責,與政府建立起既互相配合,又互相制衡的關係,並透過前廳交流會、特首互動交流答問會等新機制,強化與政府間的互動交流,摒除了過去一味反對政府議案,甚至「為反而反」,有意阻擾政府施政的「泛政治化」問題,讓議會展現出新氣象,得到社會普遍認同和支持。

本屆立法會亦提高了議事效率,至今已通過了90多項法例,較上屆多出50%,批出超過210項撥款建議。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去年議會高效審議通過了《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完成了回歸之後拖延了26年而未能落實的基本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憲制責任,填補了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漏洞。此外,本屆立法會亦於前年全票通過《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完善地區治理。本屆立法會的這些作為,體現出敢擔當做實事的新氣象。

不過,論及立法會90位議員的個人表現,則仍與市民期望存有差距。這一屆立法會議員,有過半數是首次參與立會工作的新人,但本屆任期已近尾聲,議會內仍然不時傳出資深議員對新議員不熟議事規則或不成文的「慣例」,提出不滿,甚至引發爭論。如果說剛上任之初,不熟悉議事規則還情有可原的話,那麼在任期已屆完結之時,仍不熟悉規則,就很難令人接受。而資深議員以此「欺侮」新議員,同樣也難以讓市民認同。

不僅如此,本屆議會任期已近完結,但仍有多位議員在市民心目中印象模糊,幾乎感覺不到他們曾經提出過有質素的政策建議或意見,多位議員給人的印象是言語空洞,愛唱高調,但對具體政策卻並沒有深入的理解,這樣的表現自然也很難令市民感到滿意。

中央及香港社會都曾明確表達,希望在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後,也注重「有能者做議員」,期望立法會議員規範個人言行,提高議政水平。這次立法會制定《守則》,立動改革,相信是在總結本屆任期工作之後,對中央和社會的關切作出回應的一項重要改革。

具體的改革措施,包括將「立法會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改名為「立法會監察委員會」,優化及擴大的職能,訂明對議員行為操守及工作表現的要求,明確要求議員須聯繫社會各界、定期提交工作報告,接受市民監督等,同時亦將就議員不當行為設立處分機制,符合社會的期望。

今次改革有助進一步鞏固「愛國者治港」原則,提升議會的表現和效能,有利於促進良政善治,社會各界應支持立法會的主動改革,並積極配合,加強對議員的監督和促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