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出現全面競爭 香港須適應新的政治文化

立法會換屆選舉提名期上周五(12日)結束,共接獲154份提名,新選制下的立法會選舉,分為選委會界別、功能界別和地區三大板塊,各選出40、30及20名議員,合共90人,今年的選舉出現前所未見的全面競爭,所有席位均需競爭,無一人自動當選。落實新的選舉制度後,香港有了新的政治文化,參政者須競爭上崗日後可能將成為一種新常態,有利於選賢任能,促進民主,香港社會須逐步適應這種積極的變化。

立法會提名期共接獲154份提名,新增的選委會界別51人爭40個席位,平均1.275人爭一席,由1500選委以全票制選出。功能界別30席全部出現多於議席數的參選提名,意味着無人可以自動當選,過往一直自動當選的傳統功能界別,如鄉議局、金融界等,今年也出現競爭,過去長期由泛民壟斷的專業界功能界別議席,在泛民政黨無人參選之下,也出現多人競爭的局面,部分甚至競爭異常激烈,例如,教育界有5人參選,醫療衞生界有6人參選,社會福利界有3人參選,被外界形容陷入混戰。

地區直選由5大區擴展至10個選區,席位由35席減至20席,選制由名單比例代表制改為雙議席單票制後,參選的總人數有所下降,但仍然區區有競爭,部分選區出現4至5人爭2席的局面。在雙議席單票制之下,參選者要取得大多數選民的支持,才有可能勝出,競爭不可謂激烈。

這次選舉的另一特色,是出現許多首次參選立法會的政治素人,或首次擔大旗以主要參選人身份參選的新人,以及沒有政黨、政團背景的個人參選者。社會上有些人愛用傳統的眼光看待這些新人,認為他們知名度低,背後缺乏組織力量,亦缺少財力、物力的支援,勝選的機會較低。然而,政治素人和新參選者的實力從不都不應該被忽略,當社會整體希望出現變革之時,新人可能會帶來新的希望,也有實力成為新的民意代表。

香港正在過渡到新的時代,整個社會都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政治環境也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是今年的選舉可以吸引更多人參選,出現全面競爭的主要原因,社會各界也須適應這種新的變化,以新的眼光看待新的選舉,並且積極投入選舉,選出最合適的人選進入立法會。

在新的選舉制度之下,一部分資深的議員也須更新心態,重新適應新的遊戲規則,全力參與這次有競爭的選舉。社會上有消息傳出,一部分資深的建制派人士,對於今年的選舉出現的全面競爭局面感到不適應,甚至私下有怨言。這反映出建制派內部,也對新選制存有很深的誤解。

在舊的選制之下,香港的政治生態以建制和反對派兩大陣營對決為主要特點,不論建制派還是反對派,都必須集中力量支持最有勝算的人選,令參選成為少數人的遊戲,新的挑戰者還未露頭,已經在陣營內部被壓抑下去,立法會選來選去都是老面孔。

這種狀況並不健康,一些經歷多屆立法會的資深議員,可能已經不適應競爭,而更多有實力的挑戰者,則一再被不合理地埋沒。新的選舉制度正好打破了這種不合理的現象,在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之下,只要是愛國者,都可以自由的參選,打破了過往的小集團壟斷的不健康狀態,這是一種進步。而這種改變令原本以為可以「坐定粒六」,不須努力競選,就能施施然當選的人感到不舒服,這不也是一種進步嗎?
不僅如此,關心世界和國家最新發展的人都會留意到,國家正在積極推動民主政治建設,強調全過程民主。民主並非只在選舉投票那一刻發生作用,而應該是全過程的,日後不僅再沒有「坐定粒六」這隻歌唱,而且還須時刻緊貼民意,實踐民主。

今年的立法會選舉出現全面競爭的局面,這對香港的民主政制發展來說,是邁出實實在在的一步。不論是資深還是資淺的參選人,也不論是哪一界別的選民,都須重新認識新的選制,適應新的政治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