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5日至10日訪問歐洲三國,這次訪問不僅是今年中國外交的重頭戲,也將對世界格局的變化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受到全球注目。
今日的世界並不太平,烏克蘭危機、巴以衝突牽動全球,歐洲及世界經濟復甦乏力,「新冷戰」思維對全球的負面影響日趨顯著,習近平主席這次歐洲三國之行,由法國作為起點,推動中國與歐洲關係走向高水平互信合作,有助世界突破「新冷戰」困局,對全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習主席選擇法國作為此次歐洲行的首站,具有重要的意義。60年前,法國是首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打破了美蘇「冷戰」的堅冰。今天,美國國內反華的聲浪不斷升溫,針對中國的「新冷戰」思維,危害日顯。習近平主席由法國開始,展開對歐洲三國的訪問,有助於促進中歐之間的了解互信,加強中國與歐洲的合作,破解「新冷戰」的危機,對中國外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習近平訪問歐洲三國,也對歐洲應對日益深重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危機,提供了出路。今日的歐洲,正面對多重的困境,正在尋找解決問題的出路。烏克蘭危機和巴以衝突,對歐洲的政治、軍事安全和經濟發展帶來危機。歐洲自身發展,也正面對動力減弱,競爭力下降的深層次危機。已經有不少歐洲的有識之士,對於歐洲過多地依附於美國,提出質疑,希望歐洲能提高戰略自主。
法國總統馬克龍對歐洲正面對的危機,有清晰的看法。不久之前,他在法國國內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提出「歐洲會死」的論點,引起廣泛關注,也令歐洲各國對擺脫美國,實現戰略自主的呼聲日顯強烈。
事實上,歐洲各國已經意識到,烏克蘭危機最受拖累的是歐洲。歐盟27國為烏克蘭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協助收容難民,政治上支持烏克蘭,並跟隨美國制裁俄羅斯,但換來的卻是對歐洲的深層次打擊。
最先,由於制裁俄羅斯,導致歐洲各國物價飆升,通脹高企,人民的生活質素受到很大的影響,因而導致歐洲各國內部政治動盪,帶來巨大的影響。原以為,只要跟隨美國,在政治上孤立俄羅斯,在軍事上打壓俄羅斯,在經濟上制裁俄羅斯,可以迅速拖垮俄羅斯,換來歐洲的安全穩定。但實際上,戰事持續了兩年多,歐洲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得不到任何好處,卻深深地陷入危機之中,難以自拔。
歐洲也正面對經濟發動動力持續減弱的危機,歐元的地位不斷下降,自諾基亞、愛立信之後,歐洲幾乎已被擠出智能手機的龐大市場,在新科技產業發展方面,也沒有出現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失去了發展的動力,正是歐洲正在面對的另一項深層次的憂慮。許多歐洲有識之士意識到,對歐洲經濟作出限制、打壓的,其實正是美國。
自從歐洲的GDP在2008年超過美國之後,就一直受到來自美國的各種打壓限制,到今日,美國的經濟總量達到25萬億美元之時,歐盟的經濟總量只有大約18萬億美元。歐洲各國雖然仍然富裕,但資金、人才和技術,不斷地流向美國,過多地依附美國,對歐洲會帶來甚麼?確實令歐洲人擔憂。因此,馬克龍所說的「歐洲會死」論,足以震撼歐洲。
相反,歐洲與中國加強互信合作,卻能為歐洲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中國一直主張和推動和平解決方案,停止戰爭,政治解決分歧,有助於讓歐洲早日擺脫戰爭的危機,是對歐洲最有利的解決方案。中國有龐大的市場,有發達的先進製造業,中歐之間有很廣闊的合作空間,中歐互利合作,為歐洲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有助歐洲走出經濟動力不足的問題。
習近平訪問歐洲,帶給歐洲的是擺脫「新冷戰」的困局,化解日益困擾歐洲的多重危機和困局的新出路。由深化中法高水平互信和合作開始,開啟中歐關係的新發展,對中國、法國有利,對歐洲有利,也對世界發展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