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改革強化德育 回歸教書育人方向正確

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指出,要糾正通識科被異化的問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來年將大力改革通識科,包括將課時減半,將考核學生的成績標準變成只評「及格」與「不及格」,以減輕學生負擔,還會設適用書目表及加強師資培訓,引入國情教育相關議題,安排學生到內地考察,讓學生了解內地發展。教育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通識教育過往存在被異化的問題,這次通識科的改革方向,着重於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強化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加強守法意識,可謂切中目前教育存在問題的要害,期待這次改革取得成功。

通識教育科在過去一段時間存在被異化的問題,一部分向校園內滲透的政治勢力,以培育學生的「批判思維」「獨立思考」為藉口,將通識教育科異化為向學生灌輸反國家、反政府的政治意識,宣揚所謂的「違法達義」,甚至還鼓動學生參與非法的政治運動,對教育造成極大的破壞,同時亦嚴重損害了學生的利益。

正如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所言,去年的修例風波中,過萬名被捕人士中,4成是學生,而其中有近2千人是中小學生,這一數字觸目驚心,反映出香港教育存在十分嚴重的問題,其中的焦點問題之一,就是通識教育科被異化。要求改革通識教育的呼聲,在社會上越來越高漲,因而這次教育局的改革,符合社會和市民的期望。

楊潤雄局長表示,當局綜合了專責小組的建議,同時回應社會的關注,決定根據通識科的課程宗旨及目標,精簡課程內容,鞏固知識基礎,優化教材及考評安排,並會冠以新的科目名稱。並將引入國情教育相關議題,加入讓學生到內地考察元素,讓學生了解內地發展,增加國情教育。

局方也會加強德育教育,計劃在現行的價值觀教育課程中,加入「守法」和「同理心」作為培育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及態度。並繼續推動《憲法》和《基本法》教育,支援學校推行國家安全教育,培養學生掌握國家安全的正確概念和守法意識。

教育必須回歸教育,不能被政治凌駕,更不能淪為極端政治的工具。社會對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教書育人,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學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即培育人才,尤其是學生的道德教育,個人品德的培育,簡單地講,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必須重視培育學生優秀道德品質的形成,正確思維方式的掌握,以及良好行為習慣和優秀心理品質的成長。

在香港社會存在的種種問題中,教育存在的問題十分凸出,也最令人憂心。香港教育長期存在對學生道德品質教育不足的問題,對國家民族認知和認同不足的問題,以及守法觀念不足的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對香港的年青一代產生深遠的影響,也令香港的整體發展,綜合競爭力大幅度減弱。

在過去一段時間內,香港社會政治爭拗激烈,社會分化嚴重,社會整體氛圍對教育產生很大的影響,更加出現了十分嚴重的政治向校園滲透的問題,許多中小學生成為極端政治勢力非法政治抗爭行動中的犧牲品,更加令人感到不安。其中,通識科又是整個教育中存在問題最多的環節,成為政治滲入校園的主要缺口。因此,改革教育勢在必行,改革通識科也勢在必行。

教育局在這次改革,除了縮減內容,減輕學生負擔之外,更強調強化德育教育,培育學生的守法觀念,培育學生對國家的了解和認同感,協助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及態度。總體上看,方向十分正確,符合社會期望,值得支持。
除改革通識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之外,還須注重教師培育和對教學的監督。通識科教育過去存在的其中一個凸出的問題,就是師資的問題,一些學校具備通識科教學能力和經驗的教師不足,因而通識教育水平不均衡。此外,社會上普遍反映,存在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通識科異化為時事科,甚至向學生灌輸教師個人的政治見解和偏頗的政治立場,提供偏頗的教材等問題。

教育局在改革通識科教育的同時,必須注重教師的培訓,以確保學校有足夠的合資格,品行端正的通識科教師。針對過去存在的教師講課監察不足的問題,教育局也必須研究如何加強對教師、教學的監督管理,以確保教學質量的問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