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委員會本月(9月)19日舉行選舉投票,近千名當然選委和自動當選的選委,在剛過去的周六、日,一連兩日在全港各區擺設千個街站,向市民宣傳新的選舉制度、愛國者治港理念,以及各項中央惠港政策,並聽取民意。在新的選舉制度之下,這次選舉與以往大不相同,選委大規模落區宣講理念,反映出選委對社會的責任感大幅度提升,選委緊密聯系市民和社會各界的意識大幅度提升,香港優質民主政治的實踐也跨出重要的一步。
這次選委會界別分組選舉是新的選舉制度之下的首場選舉。提名期結束後,在36個須由選舉產生的界別分組中,已有23個界別分組,因獲提名人數與選委席位數相同,而自動當選的選委,再加上當然選委,近千人已經取得選委資格。
在舊的選舉制度之下,選委會的參選者一般只會針對各自的選民展開選舉宣傳,而已經自動當選者,則鮮有再進行大規模的社會宣傳。但這屆選委會界別分組選舉明顯與以往不同,毋須經投票產生的當然選委和自動當選選委,積極落區,直接面對市民宣講參政理念,聆聽市民意見。多位商界「大孖沙」,也頂着烈日,汗流夾背地站在街邊,向市民派單張,直接與市民對話,香港的選舉出現新的氣象。
新的選舉制度之下,選委會委員比以往有更多的職權和更大的責任,不僅要提名及選舉產生下屆行政長官,還須提名及選舉產生下屆立法會的40名立法會議員,並提名經由地區和功能界別選舉產生的立法會候選人,可謂責任重大。新的選委會委員來自社會各階層、各界別,體現了均衡參與,社會對選委會亦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夠提高參政議政的水平,推動香港特區實現良政善治。因此,當然選委和自動當選的選委深入社區,直接與市民對話,宣講參政理念,耹聽市民心聲,就顯得十分必要,也是新選舉制度之下,新的民主政治的實踐。
一些市民認為,新的選舉制度之下,市面上的選舉氣氛不如過往般熱烈,選舉的競爭也不如過往激烈,由此對選舉產生懷疑。這反映出確實有一部分市民,尚未完全理解和認識新的選舉制度,有必要加強社會宣傳,提升市民對新的選舉度的認知,並用事實爭取最廣泛的市民的支持。
新的選舉制度強調「愛國者治港」理念,符合「愛國者」要求的人,不論持有甚麼樣的政治信念,有甚麼樣的政治立場,都可以參選,否則就不可能成為候選人。參選者中沒有了惡意破壞者,沒有了反中亂港敵對勢力,也大幅度減少了戴着偽裝面具的政治投機者,選舉過程自然會比較順暢,表面上看,就是選舉的激烈程度會大幅度下降。
但是,衡量選舉成功與否的標準,應該是看民主和民意是否得到彰顯,而非只看選舉過程中是否有激烈的惡鬥。從民意方面看,過往的選舉雖然鬥得激烈,但真實的民意卻在激烈的激烈的爭吵和叫罵聲中被掩蓋,社會被嚴重扭曲,最終受損的是市民大眾。新的選制之下,大幅度減少了惡鬥和政治騷,選委反而能夠走入社區,心平氣和地與市民進行理性溝通,更有利於直接聽取民意。選委入社區的做法,如果能夠持之以恆地舉辦下去,並不斷地優化操作模式,提升質素,相信能夠從本質上大幅度提升聽取民意的質素。
從民主的角度看,過去雖也講民主,但實質上卻是一小部分政治集團透過玩政治手段,騎劫了民主,在選舉中透過煽動民情,造謠、抹黑,以及各種各樣的手段,騙取選票的手法,體現出的也只能算是劣質的民主,讓政治敗壞,施政困難,嚴重阻礙社會發展。新的選舉制度之下,摒除了這些劣質的東西,要求選委能直接走入社區,真實地反映民意,代表香港最廣泛的市民利益和整體利益,推動社會向前發展,朝向良政善治方向努力,才是優質民主政治的實踐。
近千當然選委、自動當選的選民落區宣傳政治理念,直接與市民溝通、對話,聽取民意,這是香港政治的新氣象、新景觀,反映出選委對香港的承擔,對民意的重視,也是對優質民主的新實踐。以民為重,以民為本,以人民為中心,是治港者必須要有的基本理念,不僅選委們要恆常地落區聽民意,將來的特首、特區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都應該建立更完善的機制,廣泛聽取民意,大幅度提升香港的民主政治的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