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效應帶動旅遊消費效果顯著 香港仍須因應變化提升競爭力

中秋、國慶雙節效應,帶動香港旅遊消費市場出現一個熱鬧的長周末。特首李家超今早(3日)表示,本港夜間活動進一步活起來、動起來,反應良好,國慶煙花匯演吸引超過43萬人在維港兩岸觀賞,遠多於過往平均20多萬人,康文署轄下17間博物館免費開放,合共有6.3萬人次參觀,半價睇戲活動吸引到15.4萬人,首3日長假吸引46萬人次內地旅客來港。3年疫情令人們的旅遊消費模式發生改變,中秋、國慶長假的成功經驗值得總結,香港只有不斷應變,才能適應新的環境,找到新的發展模式。

今年的國慶煙花,是停了5年之後,再次在維港燃放煙花,象徵香港已經全面復常。煙花亦吸引了大批本地及海內外遊客前往觀賞,一時間,維港兩岸人山人海,可以看到煙花的食店都已一早爆滿,港島和九龍半島,凡是可以看到煙花的位置,都擠滿了人,場面興旺。

煙花匯演令香港的夜市紅火起來,政府推動的多個夜繽紛活動,均吸引到大批人潮,旺丁又旺財,令檔主喜上眉梢,生意多到停不了手,同時也帶旺了鄰近的商場、商舖,增加了人流,生意額也顯著上升。

特首表示,夜繽紛活動在過去一周的短短6日內,已達成效果,政府將會「本着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去搞,夜繽紛活動會一個接一個持續至明年初,將繼續鼓勵用不同的方法,加入不同的元素,不同的地點去作多作嘗試。多個政府部門會協調,吸納社會意見,為活動加入更多元素。

中秋、國慶雙節效應的帶動下,香港的煙花匯演和系列「夜繽紛」活動,確實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帶動起本地旅遊消費市場興旺起來,令人鼓舞。政府在中秋、國慶節期間推動的系列活動的成功,足以證明香港仍然對海內外遊客具有吸引力,只要能將香港的特色展現出來,就不怕沒有遊客來港。

不過,從過去幾天的旅遊消費情況,也能看出市場已出現一些重大的轉變,同樣值得注意。最顯著的變化之一,是港人出外旅遊、北上消費的熱潮未減。根據入境處數據,截止10月2日晚9時,中秋、國慶3日長假期內,共有146.3萬人次入境,124.4萬人次出境,3日共有270萬人次出入境。入境與出境人次相若,不過內地訪港遊客的數字仍比2018年國慶日少,而出境遊玩的港人人數則仍在增加。

港人熱衷於出外旅遊和北上消費的熱潮仍在持續升溫,反映出香港在亞洲地區城市間的消費市場的競爭力有所下降。香港與內地一線大城市相比,物價水平偏高,消費服務質素也有所減弱。即使與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相比較,由於貨幣匯率的影響,也感覺在外消費比留港消費更劃算。如何提升香港在亞洲地區的旅遊消費市場的競爭力,值得政府和業界深入研究,尋找對策。

另一項值得留意的變化在於,訪港的內地遊客的消費模式也發生了較顯著的變化,來港買名牌的遊客數量顯著減少,更多人改為在香港體驗本地文化特色的深度旅遊。近期興起了香港「寺廟遊」,不少人對香港的媽祖文化感興趣,在香港發掘不同的媽祖廟,亦有些內地遊客對北角春秧街感受電車經過街市感興趣,進而深入了解香港的電車文化等新的旅遊體驗,更多遊客喜歡在街邊尋找具特色的街道名牌「打卡」。

由於電子商業的盛行,也由於內地消費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內地居民已經不需要來港購買各式商品,吸引內地遊客的是香港本地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化,香港日後須從這一角度,發掘更多的優質旅遊產品,吸引內地遊客來港體驗香港。

中秋、國慶雙節效應對消費旅遊業的促進作用顯著,令人鼓舞,但香港仍須進一步研究疫後消費旅遊市場的變化,並因應新的市場需要,作出應變,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才能讓雙節效應持續延續下去,讓香港真正興旺起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