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處於轉型痛苦期 須加力支援克服困難

在港營運了25年的連鎖藥店華潤堂昨日(8日)宣布,下月8日全線關閉在港的全部19間分店,引起社會熱議。本港疫後經濟復蘇不如預期,本地居民及內地遊客的消費模式又發生較大的轉變,令本地零售業界過去一段時期,感到經營壓力,不斷有商舖減少分店或全線倒閉。本地零售業將何去何從?未來應如何轉型升級,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而特區政府在轉型期又應如何作為?這些問題都值得社會展開深入討論。

華潤堂成立於1999年,是華潤醫藥集團旗下的健康連鎖店,是本地其一家以售賣中西保健品、健康食品及中華養生服務的連鎖店。華潤醫藥則屬華潤集團旗下公司,有國企背景,實力雄厚。連華潤堂這樣有實力的連鎖店也不敵時下的慘淡,本地零售業正面對怎樣的行情,可以想見,這也是華潤堂全線關閉分店,在社會上引起較強烈議論的主要原因。

立法會議員、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辦公室主任李浩然昨日就事件表示,華潤堂結業是令人難過的艱難決定,出於經營環境、企業策略等考量,公司計劃集中資源在創科、物業等。他指,經營環境困難涉及租金等因素,強調結業並非看淡香港市道,是出於市場環境轉變、網絡銷售增加,採取非實體店、產品專賣等形式更符合市場需求。

李浩然就事件的表述,點出了本地零售業面對的兩個最重要的困難,值得留意。一是零售業的市場環境發生了轉變,消費者的消費模式跟從前相比,已大不相同,越來越多消費者,特別是年青的消費者,更樂意循網絡平台購物,這不僅因為網絡平台上可以找到更多類型的商品、價格較便宜,也因為網絡消費比較方便,更符合年青人的生活模式。內地的零售市場比香港更早受到網絡消費的衝擊,行業內也已經渡過了轉型的痛苦期,改變經營模式,其中也有一些經驗,可供香港的同行參考借鑑。

二是香港零售業面對成本過高的困難,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店舖租金過高。零售業普遍受到租金過高問題困擾,香港零售業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早前表示,該協會曾以問卷形式調查會員的租金情況,結果發現加租、減租和凍結租金的數字相近,其中凍租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減租或臨時減免租金,最後是加租,但即使是獲得業主減租的商舖,租金的減幅也遠追不上生意下滑的幅度,她認為,最少至減租三成,才有助零售業渡過艱難的轉型期。

零售業的整體表現關乎香港能否維系「購物天堂」的金字招牌,對香港本地的經濟和民生都會有較顯著的影響,不可輕視。零售業面對市場環境轉變和成本過高的兩大困境,既是零售業須透過自身努力去克服的困難,也是香港社會須共同面對的挑戰。華潤堂全線關閉分店事件引發社會熱議,政府宜引導社會深入討論如何協助零售業克服困難,轉型升級。

貿發局今年8月在內地舉辦「香港好物節」活動,協助本地中小企拓展內地電商業務,提升香港消費類產品及品牌在內地的知名度,這是協助本地零售業更好地適應市場轉變的積極做法。但只靠這項活動顯然是不足夠的,特區政府及業界仍須採取更多的措施,包括能否協助引進最新的科技,協助提高行業的經營效益,降低成本,也包括能否更好地借鑑內地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協助零售業轉型升級。

因應租金和成本過高的問題,除了靠市場調節之外,政府是否也可以發揮有為政府的積極作用,推出優化營商環境,扶持本地零售業的政策措施,以及鼓勵消費的政策措施,這些同樣也值得社會討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