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水平安全 香港不能放鬆維護國安意識

今日(15日)上午舉辦的「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上,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在發言中強調,香港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水平的安全保障,特區政府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落實憲制責任,依法嚴懲危害國家安全犯罪份子,及時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為香港營造更加持久安全的發展環境。鄭雁雄的這段講話,有力地回應了近期社會上要求維護國安「政治減辣」的論調,事實上,所謂國安法影響香港營商環境的說法,源自抹黑國安法的行動,香港需要做的是加強國際宣傳,協助消除誤解,而非「減辣」。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以「應變反駁隊」隊長身分,對抹黑第二十三條立法的評論作出反駁。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以「應變反駁隊」隊長身分,對抹黑第二十三條立法的評論作出反駁。

「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由特首政策組、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和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舉辦,論壇的主題是經濟,而鄭雁雄在致詞中則強調,香港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水平的安全保障,值得社會留意。

特區政府已作出宣示,將於明年(2024年)內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但社會上卻出現香港「太過偏重國安議題」的論調,甚至有立法會議員在立法會提出建議,要求在完成23條立法之後,替代《香港國安法》,因時制宜「政治減辣」,減低國際相關反感及疑慮。

立法會議員的這種提法,並不是個別人士忽發奇想的奇怪論調,而是反映出社會上確實存在一種錯誤的觀點,認為貫徹落實國安法,影響了香港與國際間的交往,削弱了香港的國際競爭力,並且認為香港社會存在「過度」關注國家安全,存在所謂「一左二窄」的問題。

但這種觀點並不正確。如果說落實了國安法之後,確實令一部分外國客商對香港存有誤解,對來港投資存有疑慮的話,那只能說是西方媒體和反華政治勢力過去3年來不斷地抹黑《香港國安法》所產生的負面結果。因應這種情況,香港需要做的是積極推動全球性的正面宣傳,讓更多人了解真實的香港,而非對貫徹落實國安法,以及推動23條立法,產生動搖。

事實上,在落實了國安法之後,只要親身來香港看一看,就會真實地感受到,香港社會平靜下來之後,比過去更安全,有更好的營商環境,能為各國各地客商創造更多的機遇,仍然是全球最自由、最具信譽、最有活力的國際大都市。

多個外國商會對在港外商的調查均認同,在港營商的安全更有保障,比如,香港美國商會今年3月30日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逾7成受訪會員對香港的法治有信心,62%受訪會員認為《香港國安法》對公司在港運作沒有負面影響。這充分說明,只要真實地了解香港的實際情況,不會產生國安法對來港經商產生負面影響的觀點和看法。所謂國安法損害營商環境之說,根本不成立。

從落實執行國安法的實際情況看也是如此,國安法實施3年來,因觸及相關法例而被捕的人數不超過250人,被定罪的不足30人,反映國安法針對的只是極少數有意危害國家安全的人。

香港社會也不存在「國安議題太熱」的問題。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仍在積極推動國安教育,提高市民大眾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這主要是基於香港目前的一些實際情況,包括外國勢力仍然不斷插手干預香港事務,仍有一些反中亂港勢力在搞「軟對抗」,社會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亂的根源尚未根除,治的基礎尚需鞏固,社會需要不斷提高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

只有安全可靠的社會環境,才有利經貿發展,這是全世界各地客商都認同的基本常識。每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都會盡自己的責任和努力,維護好各自的國家安全,而制定國家安全法,完善法制,並貫徹落實好相關法律,加強對民眾的宣傳教育,是維護好國家安全必不可少的措施。西方大多數國家都有自己的國安法,卻對香港制定和落實國安法提出異議,這是「雙重標準」,並不合理。

國家對香港高質量發展有很高的期望,特區政府也正在不斷推出發展藍圖大計,香港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而維護好國家安全,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保障,香港必須要統籌好發展與安全,促進發展的同時,必須要高質量地維護好國家安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