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4單位空置令人難以接受 政府須用好資源合理分配公屋

解決居住困難的問題,是李家超上任後的當務之急,他提出「公屋提前上樓計劃」,讓準租戶可以提前一年上樓,但外界估計可供選擇的新建公屋單位不多,只有少數偏遠地區的公屋可供選擇。而另一方面,全港45個樓齡40年以上的公共屋邨,竟有874個空置公屋單位,其中大部分位於市區。如何才能更好地運用現有公屋單位,將是新一屆政府須思考解決的問題。

「關注安置政策連線」早前透過公開資料守則,調查全港45個年期40年或以上的公共屋邨,發現有13個地區的公共屋邨有多達874個空置單位,其中近半空置時間在一年以上,空置兩年或以上的則有139個單位。其中,以觀塘區、葵青區數量最多,分別有317個(36.3%)及154個(17.6%)空置單位。觀塘區又以順利邨的空置單位最多,有110個,其餘空置單位分布在順安邨、順天邨、和樂邨、坪石邨、啟業邨。葵青區以葵盛西邨的空置單位最多,有44個。

有人無樓住,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不斷升高,現在已經增至6.1年,達至23年新高,大約有25萬宗申請。解決住屋問題,為一部分未能享有適切住屋的市民,提供公共屋邨,這已經不只是民生的問題,也已成為政府的一項政治任務,也是政府能否改善施政的一項指標。

候任特首李家超提出「公屋提前上樓計劃」,讓一小部分正等候上樓的人士,可以在新公屋落成後,在商場等配套設施尚未齊備之時,提前上樓。這項政策原意受到歡迎,能夠確實解決一部分上樓需求,但是,正如一些區議員所指出,可供選擇的這類新建公屋數量很少,大約只有位於新界北和東涌的少數新建公屋可供選擇,杯水車薪,對於解決住屋困難,輪候公屋時間過長的問題,所能提供的幫助不大。

此外,政府亦正在努力覓地建屋,其中包括現任特首提出的「北部都會區」發展規劃和「明日大嶼」計劃,將會撥出一部分土地,興建較大數量的公屋。但是,這些計劃目前只是一個遠景規劃,沒有十年八年,不可能顯出成效,只能算是遠水而救不了近火。

解決住屋困難和縮短公屋輪候時間,還須從合理運用現有的公屋資源入手。多達874個公屋單位長時間空置,就是未能合理利用資源的表現。這部分公屋長期空置,自然有它自身的原因,有部分是坊間認為的「凶宅」,約23%單位涉及這一原因而空置,另一部分則涉及「先天原因」,例如單位設計對殘障人士造成活動障礙、未設有電梯、單位靠近排煙道、冷氣機房或垃圾房等。
這些空置的公屋單位,雖然各有不受歡迎的原因,但同時也有受歡迎的元素,比如,它們中的大部分是位於市區的公屋單位,這類公共屋邨,雖存在設施老舊的問題,但社區發展成熟,交通便利,總會有一些公屋輪候人士,願意接受這些單位,只要政府措施得當,相信為這些空置公屋配對住戶,並不是完全做不到的事。

對於一部分存有「先天原因」而空置的單位,如果政府當局可以因應這些單位存在的特殊原因,採取一些補救或變通的措施,比如增設衞生設施、無障礙通道設施等,也可以提升市民的接受程度,或許也可以更好地使用這部分資源。

除此之外,對於一再受人關注的濫用公屋等問題,政府如果能夠採取適當措施加以解決,相信也可以在現有公屋中,騰出一部分單位,可以分配給更有需要的市民使用,使公屋資源得到更合理的運用。

解決住屋困難問題,縮短公屋輪候時間,必須多管齊下,不僅要有中遠期的目標的手段,大量覓地興建公屋,也須着眼於當下,改善政府的管理,合理用好現有公屋資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