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揭政治鬥爭激化 政府須做好社會工作

立法會選舉提名期今日(7月31日)結束,選舉主任昨日裁定12名參選者提名無效,政府表明,認同及支持選舉主任的裁決,不排除仍有部分參選人被選舉主任決定提名無效。這次選舉的DQ力度,為歷屆之最,公民黨幾近「滅黨」,黃之鋒派系也幾近清場,引起政界震驚。其實,這次反對派的選舉既然早已被視為「攬炒」香港的手段,又已成為外國勢力操控的工具,特區政府就不可能坐視不理,嚴格執法,強化保障,是應有之義,被DQ的反對派如果要抱怨,只能怨自己一開始就走錯了路。
12名被裁定提名無效的參選人,分別是公民黨的楊岳橋、郭榮鏗、郭家麒、鄭達鴻,以及專業議政會計界議員梁繼昌,抗爭派的黃之鋒、岑敖暉、袁嘉蔚、何桂藍、劉穎匡、梁晃維,以及熱血公民鄭錦滿。
特區政府認為,參選人不可能真誠地擁護《基本法》的言行包括:一、支持香港獨立;二、以民主自決或支持香港獨立作為自決前途選項來處理香港體制;三、尋求外國政府或政治組織干預有關香港特區事務;四、原則上反對人大常委會制定《港區國安法》;五、表明意圖在確保於立法會佔多數後,行使立法會議員權力無差別地否決任何政府提出的立法建議、任命、撥款申請和財政預算案,以迫使政府接受若干政治要求;六、拒絕承認中國對香港行使主權;七、拒絕承認香港作為中國一個地方行政區域的憲制地位等行為。
對於這次DQ,社會反應兩極化,支持者拍手稱快,表明不認同反對派「攬炒」香港的行為,反對者則感憤慨,認為政府應由選民自行決定,由哪些人出任立法會議員。這大致上能反映出社會兩極分化的實況,亦說明政府仍須做大量的社會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反對派對此表示震驚,聲稱雖已意料到政府會有較大規模的DQ行動,並且已經預備了所謂的PLAN B計劃,有替代人選頂上。但他們所料不及的是,政府這次DQ的力度如此之大,甚至連部分爭取連任的現任議員,也被裁定提名無效。
其實,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變化,究其原因,始作俑者實為反對派自身,如果反對派要抱怨,只能怨自己從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去年修例風波之後,反對派提出「攬炒」香港,所謂的35+計劃,就是要將街頭的黑暴運動,轉移到議會內,透過否定政府提出的一切法案,包括財政預算案,逼迫政府答應他們的所謂「五大訴求」,達至「攬炒」的效果。
反對派既然改變了參選立法會的本質,其實已經不符合基本法所規定的參選資格,政府嚴格執法,是依法履職,是應有之義。而且,選舉主任裁判參選人的提名有效與否,完全依照基本法及香港的選舉法例,事實清晰,理據充分,值得市民支持。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則與中美關係的惡化有關。去年的修例風波,香港已經是中美政治角力的其中一個戰場,反修例的黑暴運動,正是美國操控之下的港版「顏色革命」。中央推出《港區國安法》,填補漏洞。美國提升了對中國的圍堵和遏制,意圖繼續利用香港遏制中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香港特區政府有責任依法嚴守立法會的參選資格。
政府透過這次DQ行動,為立法會選舉進一步明確了參選資格的規範,表明不會容許立法會變成破壞「一國兩制」的政治舞台,不會容許立法會成為外國勢力操控的政治工具。
DQ行動亦已揭示出,《港區國安法》公布實施之後,黑暴雖已退潮,社會逐步恢復平靜,但特區的政治鬥爭並沒有退潮,黑暴勢力意圖透過選舉作出華麗轉身,由街頭進入議會。政府阻擋了黑暴的這條變身之路,多位反對派參選人則公開表明,議會已死,破局已成,暗示將放棄議會,展開新形式的政治抗爭行動。
內有反對派的日趨激進化和走向極端,外有美國及西方反華勢力歇斯底里地攻擊,香港在未來一段時期,政治鬥爭將更趨激烈,香港特區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對付各種挑戰,一靠國家,二靠市民。政府未來須加強做好社會工作,打好社會基礎,爭取市民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