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風雲】(1)侯友宜硬撼賴清德 台灣大選正式開跑 戰爭與和平的選擇

 

台灣將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領導人選舉,執政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已經起跑,第三大黨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前市長登記黨內初選,國民黨經過一場廝殺後決定徵召新北市市長侯友宜披戰袍。三個主要政黨候選人就戰鬥位子開戰,一場決定兩岸和平與戰爭大局的大選就此展開;由於選舉是在美中關係以及兩岸關係空前對立的背景下舉行,選舉結果對時局影響重大,所以備受世人關注。

文:陳國祥

民進黨連續兩次大選大敗國民黨,國民黨遭受重創之後力圖反撲,雖然在兩次地方公職選舉中贏得壓倒性勝利,但在中央層級選舉,民眾關切的焦點是如何對抗中國大陸的統一壓力與軍事威脅。民進黨擅長操弄反中保台咒語,抗中鬥爭一抓就靈,國民黨受困於「親中」形象深入人心,無法利用地方包圍中央扭轉頹勢。前次大選,韓國瑜慘輸蔡英文,民進黨在立法委員選舉中也大獲全勝,牢牢抓緊行政權和立法權,迫使國民黨在至黑時代苦悶了七年。

國民黨經過一場廝殺後決定徵召新北市市長侯友宜披戰袍。(侯友宜Facebook)
國民黨經過一場廝殺後決定徵召新北市市長侯友宜披戰袍。(侯友宜Facebook)

票投民進黨 青年上戰場

台灣將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領導人選舉,執政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左2)已經起跑。(民進黨Facebook)
台灣將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領導人選舉,執政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左2)已經起跑。(民進黨Facebook)

這次大選出現轉機。風水輪流轉,民進黨以往被視為護台神山,現在戰爭陰霾籠罩台灣,在時移勢轉之後,民進黨的抗中親美路線讓許多民眾擔憂可能招引戰爭,而且全面執政七年,諸多政策與作為引發爭議與反感,濫用權力損害民主根基,還有一些貪腐疑情,因此根據民調,期盼換黨執政的民眾已達46%。去年地方公職選舉,民進黨敗得一塌糊塗,主要原因就是許多民眾不滿民進黨的執政作風,另外則是國民黨「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的訴求引起共鳴所致。

國民黨看好重回執政的機會出現,在朱立倫主席主導下勵精圖治,但黨內分歧嚴重的老問題難以導正,從候選人的產生方式到屬意的人選都爭議很大。具體表現在侯友宜市長與企業家郭台銘的爭鋒上。郭台銘四年前爭取提名失敗,憤而退黨並口出惡言,這次捲土重來,使出渾身解數爭取黨內徵召。他最後還辦了4場造勢大會,並且發表「和平宣言」。

郭台銘造勢 暴露諸多弱點

郭台銘(左三)使出渾身解數爭取黨內徵召,還辦了4場造勢大會,並且發表「和平宣言」。(郭台銘Facebook)
郭台銘(左三)使出渾身解數爭取黨內徵召,還辦了4場造勢大會,並且發表「和平宣言」。(郭台銘Facebook)

在造勢過程中,郭台銘暴露了人格特質與政治修養的諸多弱點。他言行高調而妄自尊大,而且經常出言不當,活像一個政治高級實習生,不但無法增強民眾對他參選總統的好感,更暴露他擔任領導人的不適任。他所發表的政見主張都備受爭議。比如,對於兩岸議題的主張多是信口開河,一些大話空話。他誇言如果當選,解放軍戰機就不會來;甚至說解放軍有8萬人登台,要派出8萬機器人與解放軍作戰;他又誇稱台灣可以調和美國與中國的衝突;在金門發表的和平宣言也避重就輕,多不具可行性。對於攸關台灣產業發展的能源和缺電問題,他提出的論點也是沒有經過深思的即興之作,主張一縣市設一核電廠,引起專家與民眾訕笑。他對民主理念的粗疏更彰顯出他的霸道作風,例如他說政府不需要議會監督,「我們自己監督」,招來強烈譏評。

侯友宜歷練單一 不及賴清德

就候選人的資歷而言,侯友宜歷練範圍顯然偏窄。(侯友宜Facebook)
就候選人的資歷而言,侯友宜歷練範圍顯然偏窄。(侯友宜Facebook)

最後獲得徵召的侯友宜,則相對穩重而得體,他的發言多是點到為止,比較嚴謹而不授人把柄。他長時期在警界與市府服務,予人踏實且務實之感,擔任國家領導人雖有格局與高度不足之疑,但他的踏實作風與在治安上的豐功偉績累積了許多民眾的信任感,而且包容力強,比較能促進黨內團結一致對外作戰,所以不但民調顯著超越郭台銘,國民黨的縣市長、立委、中常委也多支持徵召他參選。

就候選人的資歷而言,侯友宜歷練範圍顯然偏窄,他局限在治安和市政範圍內,賴清德擔任過立法委員、行政院長、副總統、執政黨主席,都是侯友宜不曾涉足過的職位。政治高層問題的論述能力,賴也高於侯一籌,賴的主要問題出在台獨意志與思想太濃,大陸無法忍受他當台灣領導人,美國也擔心他衝過頭而把美國捲入台海衝突,一般民眾對他根深蒂固且不加掩飾的台獨思想則深以為憂,擔心他執政將招引戰爭。

賴清德製造政治模糊 台獨不變

賴清德公開宣告自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並對台灣現狀的定性是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賴清德Facebook)
賴清德公開宣告自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並對台灣現狀的定性是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賴清德Facebook)

賴清德公開宣告自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他對台灣現狀的定性是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需另行宣布獨立;至於與對岸的關係,則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也就是兩個主權國家相互獨立,台灣不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事實上,台灣只是地理名稱,而非國名,所謂「主權獨立的國家」是中華民國而不是台灣。依中華民國憲法以及增修條文,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同屬中華民國的組成部分,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是中華民國無法承認的,不構成是否與中華民國相互隸屬的問題,而強調兩者不相隸屬,就是要躲在中華民國的招牌底下,罔稱台灣已經獨立。至於「台灣不必另行宣布獨立」,則是故意創造語意上的政治模糊,讓民眾誤信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台灣究竟何時獨立的?哪一個國家承認了?賴清德故意說有土地、人民、定期改選、有政府治理就是主權獨立國家,故意遺漏「國際承認」。賴清德的根本思維就是海峽兩岸的中國與台灣是兩個相互獨立的國家,如同大西洋兩岸的美國與英國,早就分割了,互不隸屬。

否定一中 大陸無法接受

民進黨的台獨政策引起兩岸關係緊張,滑向兵凶戰危風險。(賴清德Facebook)
民進黨的台獨政策引起兩岸關係緊張,滑向兵凶戰危風險。(賴清德Facebook)

這樣的主張是大陸完全無法接受的,為了制止這種分裂祖國的走向,不惜採取武力手段。相對而言,國民黨與侯友宜的主張就比較符合憲法與現狀,大陸比較能夠容忍。依據法理,兩岸同屬一國中國,並非兩個相互獨立的主權國家,而「同屬一國」抑或「兩岸兩國」正是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根本分野,「九二共識」認同一國中國原則,但保留中華民國表述的空間。民進黨則堅決反對一中原則框架,而認同兩岸分屬不同國家,這正是陸方堅決反對而誓言不惜一切手段制止的緣由。

民進黨的台獨政策引起兩岸關係緊張,滑向兵凶戰危風險,台灣許多民眾了然於心,許多人認為這次大選將是一次戰爭與和平的選擇。這個選擇邏輯對民進黨和賴清德很不利,因為這就是避戰抑或引戰的問題,民進黨被普遍認為是可能的引戰者,所以賴清德蓄意避開這個脈絡,而將這次選舉定性為「民主與專制」之爭,意思是說如果民進黨敗選了,台灣民主也沒有了,而國民黨則是幫助專制中共達成統治台灣目標的幫兇。國民黨則認為兩岸同屬一中,中華民國主權及於大陸地區,治權現階段限於台灣。侯友宜據此而說「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台灣是我們的住所」,本意就是兩岸並非主權相互獨立的兩個國家,兩岸的爭執屬於一國之內的人民內部矛盾,而不是兩個國家之間的敵我矛盾。

海峽中線消失 兵凶戰危

針對佩洛西訪台,解放軍東部戰區早前在台海進行軍演。(東部戰區微博圖片)
針對佩洛西訪台,解放軍東部戰區早前在台海進行軍演。(東部戰區微博圖片)

民進黨的主張過去十年符合台灣主流民意,但現在台灣陷入戰爭危機,多數民眾要的不只是口頭上的和平,而是要求政黨及其總統候選人必須拿出確保兩岸和平的具體方法。相對於前兩次大選,台灣目前的外部環境明顯惡化,儘管美國與國際對台灣的支持聲浪大很多,但大陸對台灣的軍事壓力也增強很多,海峽中線的默契消失了,軍機繞台與圍台軍演成家常便飯,幾已滑向兵凶戰危邊緣。許多民眾興起危機感,憂心戰禍臨身,台灣毀於一旦。

台灣事實上已陷入戰爭險境,這次大選後如果民進黨繼續執政,大陸在和統無望與台獨猛進的思慮下,是否採取軍事冒進行動,許多民眾深以為憂,認為如果民進黨繼續執政將招引戰爭,而換上國民黨執政可以避戰。台灣目前主張即刻統一與法理台獨者其實只有少數極端分子,多數人傾向於維持現狀,但究竟和中抑或抗中有利於現狀的維持,兩方仁智互見。主張和中者被對方視為投降派;主張強力抗中者,則被對方視為挑釁大陸。「和中」與「抗中」的選民分布狀況,將影響選民的投票行為,如果抗中意識減弱而和中主張成為主流,則有利於侯友宜當選,反之則對賴清德有助益。和中抑或抗中,背後牽涉究竟應該親美還是疑美的態度分野。民進黨和賴清德對疑美期期以為不可,國民黨和侯友宜則傾向認為台灣不能成為強國的棋子,適度的疑美是必要的。兩黨對中美兩方的不同立場將影響民眾的投票抉擇。

柯文哲參選搞局 恐被邊緣化

侯友宜和賴清德都會設法將柯文哲(左1)邊緣化,以期穩固票源。(柯文哲Facebook)
侯友宜和賴清德都會設法將柯文哲(左1)邊緣化,以期穩固票源。(柯文哲Facebook)

這次大選的另一重大影響因素是柯文哲引起的瓜分選票效應。柯文哲為了壯大民眾黨的政黨聲威,使黨獲得豐厚的成長動能,必定使出渾身解數競選,力求中間選民及年輕選民中瓜分兩黨選票。由於長期互相抨擊,民進黨和柯文哲已經切割清楚,和國民黨的票源重疊度較高。不過,在年輕選民群中,柯文哲有優勢,將對賴清德傷害越大。因此,侯友宜和賴清德都會設法將他邊緣化,以期穩固票源。如何在三角對陣中減少我方的損害而加大彼方被瓜分的票源,將是兩黨候選人選戰策略重要的考量。

各項民調 賴清德微幅領先

賴清德目前略居上風,贏面較大,各項民意調查也顯示他微幅領先。(賴清德Facebook)
賴清德目前略居上風,贏面較大,各項民意調查也顯示他微幅領先。(賴清德Facebook)

台灣的選舉專家多認為,在決定勝敗的關鍵性問題上,賴清德目前略居上風,贏面較大,各項民意調查也顯示他微幅領先。但是,由於兩岸的戰爭風雲越積越濃,對民進黨和賴清德構成不利影響;而且,國民黨一年多來積極補強短板,重塑形象,已有後來居上績效。另一方面,侯友宜長期以來累積的踏實與可信任形象也深入人心,正式開戰後的爆發力不容小覷。

總的說來,這場大選過程中的拉鋸必然激烈,勝負主要取決於兩位候選人的中國論述與避戰之道,而侯友宜及賴清德所展現的國家領導人形象的良莠,也將是選民投票的決定性因素。民進黨面臨政權保衞戰,在危機意識激引之下,全黨團結一致,鬥志昂揚。國民黨則看到重回執政的機會之窗出現,也有搏命一戰的決心,候選人侯友宜不無競爭力,奈何黨內整合與團結相對不足,團隊的支持力不如賴清德,必須自求多福,處於不利地位,能否扳倒賴清德,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作者介紹:

陳國祥
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研究所碩士, 台灣資深媒體人, 曾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自立晚報》總編輯、《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時報》特約主筆、時報育才董事長。現為傳媒顧問。

105347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