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產能過剩論」 李強︰中國電動車崛起順應全球大勢

歐美近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國務院總理李強周二(25)在大連為「夏季達沃斯論壇」(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致辭時,強調中國電動車等新產業崛起順應全球大趨勢,緩解世界通脹壓力,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他亦稱,中國產品之所以有競爭力,絕不是「補」出來、「保」出來的,而是在公平競爭下,一步步拚出來、幹出來的。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大連出席202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儀式並致辭。(新華社)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大連出席202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儀式並致辭。(新華社)
對於中國經濟,李強坦言經過疫情衝擊,經濟運行彷彿大病初癒,不能下猛藥,解決重大經濟問題需要政策組合拳。(新華社)
對於中國經濟,李強坦言經過疫情衝擊,經濟運行彷彿大病初癒,不能下猛藥,解決重大經濟問題需要政策組合拳。(新華社)

有「世界經濟的風向標」之稱的「夏季達沃斯論壇」於周二一連3日在大連舉行,有來自近80個國家和地區共1600多名政商代表出席。

出席開幕儀式的李強致辭時,回擊了有關中國產業政策導致產能過剩的批評。他說:「脫鈎的倒退行為」只會「將世界拖入一個破壞性的螺旋,在這個螺旋中,爭奪更大份額的激烈競爭最終會導致蛋糕越來越小」,「這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

李強表示,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等新興產業快速崛起,中國生產的這些產品,首先是保障了國內需求,同時也豐富了國際市場的供應,緩解了世界通脹壓力,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積極貢獻。他說,中國的新產業快速崛起,根植於中國自身獨特的比較優勢,包括有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的產業配套體系、豐富的人力人才資源等。

對於復甦中的中國經濟,李強稱,中國政府正借鑑中醫中的固本培元理念,改善中國經濟的基礎。經過疫情幾年的衝擊,經濟就像一個人大病初癒,「按照中醫理論,這個時候是不能下猛藥的,應該精準調理、慢慢調理」。他認為,中國第一季度開局良好,第二季度有望繼續穩中向好,有信心、有能力實現全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

他亦歡迎各方投資與深耕中國,共享中國高質量發展紅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