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記者團在深圳陸續打卡了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優必選以及深圳雲天勵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親身感受這座城市在生態保護、科技創新和智能產業發展方面的「破界」實踐,這座城市以極致反差詮釋發展新邏輯——保護與創新,從來不是單選題。
記者:李燁瑩
深圳觀鳥的風水寶藏地

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堪稱粵港澳大灣區的「觀鳥天堂」。鹹淡水交匯處的這片「海上森林」,憑藉獨特的濕地生態系統,成為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驛站。採訪當日,深圳某小學觀鳥研學團正用望遠鏡鎖定黑臉琵鷺的身影。
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副理事長孫莉莉介紹:「自2015年開園,我們持續開展公園鳥類棲息灘塗區、南區5公頃紅樹林及北區生態景觀區等區域生態修復,積極構建深圳和香港野生動物生態廊道和棲息地。」現園區記錄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43種,其中黑臉琵鷺最多達33隻,消失近20年的歐亞水獺重現,河口三角洲還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圓尾鱟。
在紅樹林園區,蚊蟲問題因生態保護原則被賦予特殊考量。孫莉莉進一步解釋:「蚊子雖易對訪客造成困擾,但它們是生物的重要食物來源。若進行化學消殺,不僅會直接減少候鳥食物鏈底層物種,還可能通過水體污染波及圓尾鱟等棲息在河口的保護動物。」
為平衡生態保護與訪客體驗,園區採取物理防蚊與生物防治結合策略:沿步道設置太陽能滅蚊燈,利用光譜吸引成蟲;種植薄荷、艾草等驅蚊植物形成天然屏障;定期清理積水容器阻斷蚊蟲繁殖。即便如此,夏季蚊蟲密度仍較市區高出約3倍。「這是我們為守護生態完整性付出的代價。」孫莉莉坦言。
深港科創「搞大事」的前沿陣地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絕對是大灣區發展的一顆「閃耀新星」,它由深圳園區和香港園區組成,總面積約3.89平方公里。站在合作區,能明顯感受到這裡「搞科創」的火熱氛圍。
站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的觀景台,一河之隔的香港新界農田與深圳林立的科研樓宇相映成趣。這個「跨境創新特區」,正用數據刷新科創想象:超200個高端項目落地、440餘家科技企業扎堆、1700多件PCT專利申請量1.5萬科研大軍日夜攻堅。
華力創科學CEO魚晨介紹,他從英國留學後歸國,就是看中深港科創平台的「引力場」。現在靠着河套的跨境科研資源,不僅吸引了頂尖人才,還把技術服務賣到了海外。魚晨直言,團隊目前正圍繞手術器械、智能手術機械等場景深化研發,未來不僅要紮根工業服務,更要藉着深港「科創雙引擎」,讓技術交流與產業拓展都得到更多的曝光。
大灣區神助攻 人形機器人在關稅風暴中「殺」出重圍

在全球貿易格局風雲變幻、科技產業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關稅政策與區域產業生態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關鍵變量。優必選科技作為人形機器人領域的佼佼者,其發展動態備受矚目。
優必選人形機器人——Walker C,其作為2025日本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唯一的合作夥伴,支持多語言交互應用,還具備運動交互功能,將提供智能化的導覽接待服務和全新的人機交互體驗,向全球觀眾展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科技魅力。
優必選的人形機器人能夠使用車規級充電樁,借車輛能量為自身充電。這一成果意義重大,意味着其已做好商用與量產準備。放眼全球,鮮少有企業能夠達成,原因在於優必選採用了比亞迪的充電標準,在量產與標準化領域優勢突出,商業化進程處於前沿位置。
優必選科技CBO 譚旻表示,目前美國關稅政策對其全年業務影響不大,接下來會有一個60到90天的觀察期。從廣交會情況來看,全球訂單增長空間大,除美國外其他市場增長強勁,參展商數量和意向訂單詢問量顯著增加。得益於多元化市場布局,優必選有效緩衝了關稅衝擊。
在業務布局上,優必選以國內內循環為主,大灣區和廣東省是重要依託。廣東擁有八個萬億級產業集群,為機器人產業提供良好生態。優必選在大灣區開展新能源汽車工廠實訓,合作車企眾多。大灣區科技創新氛圍濃厚,廣東將人形機器人列入未來產業集群培育計劃,深圳、佛山等地也紛紛布局,從多方面助力產業發展。
優必選預計,未來三到五年本土人形機器人市場增長迅速,消費端全球布局將趨於多元化,除美國關稅待觀察外,其他市場增長迅猛。隨着人工智能發展和“機器人+”行動推進,人形機器人應用會不斷拓展,優必選等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有望在全球競爭中搶佔先機,推動大灣區乃至中國機器人產業邁向新高度 。
AI大模型崛起 隱私保護刻不容緩

在深圳灣科技生態園的雲天勵飛,那可是 AI 領域的「大神」級別存在。它的 AI 系統像個超級大腦,實時處理着海量城市數據。在智慧城市方面,異常事件響應時間縮短到30秒內,安全感瞬間拉滿;智慧交通領域,優化12條主幹道信號燈,早高峰通行效率提升18%,堵車情況大大緩解;智慧商業上,幫商場優化陳列,轉化率平均提高25%,商家們都樂開花。它的「算法即服務」模式已經在20多個城市落地,擁有1500多項技術專利,實力非常。
隨着AI大模型應用的日益廣泛,隱私安全問題逐漸成為行業焦點,受到各界高度重視。雲天勵飛董事、高級副總裁、CFO兼董秘鄧浩然在談及這一話題時表示,AI大模型若想實現長遠、穩健的發展,保護個人隱私是繞不開的關鍵命題。在當下這個信息通訊高度發達的時代,人們已經面臨諸多隱私保護難題。就拿未來智能穿戴設備普及的場景來說,如果人手一副智能眼鏡,如何有效防止設備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偷偷錄像?在佩戴者處於私密或不適宜的場合時,如何確保設備不會造成隱私洩露?在考試等特殊場景下,又該如何規範智能設備的使用?而且,隨着技術發展,未來設備會更加小巧隱蔽,數據安全風險進一步增加,如何妥善保護這些數據,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鄧浩然進一步指出,目前國內在隱私保護立法方面,可能存在一定滯後性。由於立法程序相對複雜,且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導致法律的更新速度難以完全跟上技術創新的步伐。因此,必須加快推動隱私保護立法工作,填補法律空白,為AI技術發展營造健康的法治環境。與此同時,中國作為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在隱私保護領域也應積極與國際接軌,緊跟全球相關標準的發展趨勢。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推進的背景下,中國的技術和產品正加速走向國際市場。隻有在隱私制度和規定制定方面發揮引領作用,才能消除國際市場對中國產品隱私安全的疑慮,助力中國產品突破內循環局限,順利進入歐洲、東南亞等國際市場,實現更廣闊的商業布局。
從生態到科創再到智能產業,深圳就像一個巨大的創新「試驗田」,深圳用行動證明:真正的「破界」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讓生態與科創和諧共生。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座城市的發展野心,更是人類與自然、傳統與未來對話的全新可能。這片創新熱土,正為世界提交一份關於「平衡」的中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