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多國貿易談判之際 台幣連日劇烈波動分析憂台灣失業人數恐大增

台灣與美國持續就貿易議題談判之際,新台幣近日劇烈波動,今日(5月5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單日升值4.5%,即1美元兌29.672元新台幣,(以港幣計算為100港元兌384元新台幣),創下自1988年以來最大單日升幅,不僅震動台灣市場,也牽動整個亞洲金融走勢。

新台幣近日劇烈波動,兌美元匯率單日升值4.5%,創1988年以來最大單日升幅。
新台幣近日劇烈波動,兌美元匯率單日升值4.5%,創1988年以來最大單日升幅。
趙少康指出,台灣高度倚賴出口,美國關稅大刀還沒砍下來,台幣快速升值,貨物賣不出去,工人失業人數就會增加,消費能力也會降低。
趙少康指出,台灣高度倚賴出口,美國關稅大刀還沒砍下來,台幣快速升值,貨物賣不出去,工人失業人數就會增加,消費能力也會降低。

台灣旅美國際政治學者翁履中在社交網頁表示,關鍵不在於台幣是否升值,而是升值的過程是否有戰略、有節奏,以及是否清楚傳達預期與底線,「市場真正憂慮的不是升值本身,而是政策模糊與方向不明」。

翁履中表示,這場台幣升值與特朗普主導的談判策略並非無關。他指出,從1985年的《廣場協議》到如今傳聞中的「海湖莊園協議」,美國在貿易談判上向來以靈活多元的策略進行施壓,不僅限於關稅,而將匯率、防衛合作、軍售、科技投資與市場開放等因素一併納入協商考量。

《廣場協議》是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及德國5個工業發達國財長和央行總裁於美國紐約的廣場酒店會晤後簽署的協議。目的在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日圓及當時的德國馬克等主要貨幣有秩序性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

台幣近日升勢驚人,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台灣的資深媒體人趙少康發文指出,當經濟發展的三大動能中,出口受阻、投資停滯,必須維持內需溫度才能救台灣,面對美國發動的全球貿易戰,加拿大已經吹起愛用國貨風潮,歐盟也在規畫「購買歐洲貨」政策,因此他認為賴清德當局應該趕快協助廠商架網站賣外銷商品,讓愛用台灣本土貨成為愛台灣的具體行動。

趙少康指出,出口、投資、內需是經濟發展的三大動能,尤其台灣,高度倚賴出口,跟美國關稅談出什麼還不知道,經濟可能就被匯率拖垮了,美國關稅大刀還沒砍下來,股市先被匯價嚇崩了,接著因為台幣快速升值,出口廠商的獲利被侵蝕,甚至蒙受匯率損失,提高定價又會讓東西賣不出去,很快,不只廠商受影響,工人要放無薪假甚至失業人數就會增加,荷包縮水了,消費能力也會降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