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批評美國推出不知所云的所謂「對等關稅」,是赤裸裸的單邊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不僅將反噬美國經濟,更將嚴重破壞多邊貿易體制,沖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劇國際貿易緊張和全球經濟分裂。



文章指出,中方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美方從中美貿易中獲利豐厚,在華美國企業的出口被計入中方順差,美方在服務貿易中也保持著巨額順差。進一步加強對話溝通,妥善管控分歧,發掘經貿合作潛力,才是中美經貿關係持續發展向好的長久之策。當前全球經濟覆蘇乏力,中美經貿關係的良性互動和發展態勢事關世界繁榮穩定,對全球經濟格局影響深遠。
文章強調,中國從不迴避、不懼怕競爭,但競爭要基於國際經貿規則。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不是出路。
而央視微博「玉淵譚天」亦發文,談中國反制美國關稅霸凌。文章引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表示,中方在美國對全球貿易夥伴加徵所謂「對等關稅」後,中方在短短一天後發布反制措施,意味中方已經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對美反制的工具和措施充足。同時顯示,中國整個經貿領域的韌性更強,指經歷8年中美持續貿易摩擦,中國對美國商品的進口需求已經歷重構。
他以大豆為例,指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前,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國,佔中國進口總量34.4%。中美貿易摩擦以來,這個比重銳減,巴西等南美國家正成為中國大豆進口的主要來源地,同時中國國產大豆連續3年產量超2000萬噸,進一步減少對進口的依賴。崔凡表示,像大豆這樣的商品,在中美貿易中還有很多。
文章又指,美國的談判套路是初期「高開」,以便為後續讓步留有空間。但凡被加徵「對等關稅」的國家透露出試探、猶豫,甚至急於妥協,換取美方關稅減免的意思,就相當於在談判中,親手遞給美國可以用來施壓的「杠桿」。
文章批評,對全世界貿易夥伴加徵關稅的做法,反映美國政府要顛覆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企圖,顯然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則,是典型的單邊霸凌,嚴重損害包括中方在內的全球各國的正當合法權益,危害全球經濟發展和產供鏈穩定。現在中國堅決迅速地反制,是向全球傳遞一種鮮明態度,就是對於違反國際規則的單邊霸凌行徑,中方會毫不猶豫堅決反制到底。
文章又引述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指,中方的反制措施針對性強、精確性高,體現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權利的意志,捍衛國際貿易規則與多邊貿易體制,同時提醒美國,如果一意孤行對其他國家反覆加徵關稅,最終一定會遭到反制,成為孤家寡人,反受關稅之害。
文章引述業內人士分析,美國的對等關稅短期內會為中國經濟帶來一定影響,但中國經濟經過多輪貿易摩擦後,韌性與抗壓性已大大增強,外貿「朋友圈」亦不斷擴大,很大程度上分散了美國加徵關稅的壓力;加上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加快發展的新質生產力、不斷擴大開放的政策,這些都是中國經濟抵禦風險、穩中有進的底氣;反觀美國,會因為關稅而令自身經濟雪上加霜。